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828章 国内硬塞过来的订单(五)(第2页)
损坏程度严重,修复成本远超其实际价值的武器也不会启封。这类武器可能在封存前就存在严重故障,或因长期存储出现核心部件锈蚀、老化等问题,即便花费大量资金修复,性能也无法保证,从经济效益和作战需求来看都不划算。
还有一些属于淘汰型号且无改装价值的武器,其配套的弹药、零部件早已停产,启封后无法正常运作,也不会被启封。
比如早期的喷气式战斗机,由于缺乏适配的航空燃油和维修零件,即便启封也只能作为废铁处理,因此不会被启用。
萨姆 - 2 和红旗 - 2 显然就属于这类几乎不会再启封的武器。先不说技术代差带来的性能鸿沟,单是配套体系的断层就足以让它们永无重见天日的可能。
萨姆 - 2 的制导雷达使用的是上世纪 50 年代的电子管技术,那些笨重的真空管放大器早就停产了,就算仓库里还能找出几台备用机,懂调试的技师也多半已经退休。
红旗 - 2 虽然换用了晶体管元件,但它的指挥系统还是依赖磁带记录仪存储数据,这种设备现在连二手市场都难觅踪迹,更别说找到能维修的人。
再说弹药体系,萨姆 - 2 使用的液体燃料腐蚀性极强,储存超过十年就必须全部更换,而生产这种燃料的工厂早就转型生产环保化工品了。
红旗 - 2 后期改用的固体燃料虽然稳定些,但保质期也不过二十年,那些封存超过三十年的弹体,燃料药柱早就出现裂纹,稍微震动就可能引发危险。
更关键的是作战体系的脱节。现代防空网络讲究多兵种数据链互通,红旗 - 2 的老式雷达连数字化信号都发不出去,根本没法接入新型指挥系统。
曾经有个防空旅做过一次试验,把红旗 - 2 的雷达数据手动录入新系统,光是坐标转换就花了三分钟,等算出射击诸元,模拟目标早就飞出拦截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