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879章 改装导弹打靶(五)(第2页)
“关键是机动性提升后,实战价值能翻一倍。” 林毅补充道,“固定发射架太容易被盯上,一旦阵地暴露,导弹就是活靶子;改成车载后,打了就跑,不管是在平原还是山地,都能找隐蔽点部署,尤其适合应对分散的目标。
我接触的一些客户,就特别看性价比高的重武器的机动能力,要是能搞出车载版,订单肯定少不了。”
罗天行拍了下大腿,语气带着兴奋:“那这事就定了!回去我就安排技术部出方案,先拿两台卡车做试验,争取半个月内搞出样车。到时候再拉到靶场试射,要是效果好,批量改装完全没问题。林毅,你放心,只要样车能通过测试,你追加的订单我们优先安排交付。”
林毅心里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意:“那我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车载版要是能成,后续不仅我会帮助客户大量采购。”
林毅也知道根据红旗-2防空导弹开发的地对地导弹就是大名鼎鼎的b610导弹和出口型7导弹。
20 世纪 80 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内急需一款近程地地导弹,b610 导弹项目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紧急启动。该项目总师带领团队,深入钻研、大胆设想,开创性地提出将红旗二号防空导弹改装为地地导弹的方案。
这一方案意味着要将原本依靠无线电制导、用于防空作战的红旗二号,转变为采用全新捷联惯性制导系统、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 b610,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在当时引发了诸多质疑。
而首次飞行试验的失败,给项目组带来沉重打击,但他们并未因此退缩。总师组织团队成员对导弹残骸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反复比对分析试验数据,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攻关,逐步理清问题所在,重新规划研发路径,制定了 “两年闯四关” 的详尽计划。
终于,在 1988 年 6 月,b610 导弹成功完成飞行试验,宣告国内自主研制的这款近程地地导弹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