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882章 国内又要硬塞武器(二)(第2页)

 

林毅的目光落在参数栏上:口径 533 毫米,弹长 6.8 米,全重 1250 公斤,战斗部 300 公斤 tnt 炸药,最大航速 42 节,射程 12 公里 —— 比鱼 - 1A 的 9 公里射程多了三分之一。

 

制导方式也从纯直航变成了 “直航 + 末端被动声导”。可当视线扫到报价栏的 “58 万 \/ 枚” 时,林毅还是忍不住咧嘴,指尖在数字上顿了顿:“周姐,鱼 - 1A 当初报价才 32 万,这鱼 - 2 改直接贵了快一倍啊?”

 

“主要是封存装备的启封和检修成本高。” 周楠拿起茶壶给两人续上茶,语气解释道,“这批鱼 - 2 改封存在恒温仓库里,要启封就得拆弹体检查推进系统,换密封件和炸药,光每枚的检修费就得 8 万,再加上运输和调试,价格实在压不下来。”

 

罗天行在一旁帮腔:“林毅,你别光看价格,得看实用性。鱼 - 1A 打移动目标全靠运气,有时候三枚齐射都未必能中一艘驱逐舰;鱼 - 2 改有被动声导,只要目标在 10 公里内开着主机,命中率能到 60% 以上,算下来反而更省弹药。”

 

 

林毅没接话,翻到第二页水雷的参数表 —— 沉 - 2 甲型水雷,上世纪 80 年代的型号,比沉 - 1 多了磁声联合引信,能识别扫雷具的金属信号和噪音,不会被机械扫雷具诱爆,布设水深 3-40 米,破坏半径 22 米,比沉 - 1 的 18 米还大了一圈。可报价同样让他心里一紧:“15 万 \/ 枚?沉 - 1 当初才 8 万啊。”

 

“沉 - 2 甲的启封成本也不低。” 周楠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检修清单,推到他面前,“它的引信模块里有汞电池,封存时拆下来单独存了,现在要重新装回去就得校准磁传感器,还要换水压感应膜,一套下来每枚成本得 4 万 5。

 

而且这批沉 - 2 甲是 2000 年退役的,比沉 - 1 晚了三十年,零件老化程度轻,至少还能存 8 年,不用你买回来就担心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