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898章 张部长、张老抠
我已经提前订了20万个火箭弹发动机和引信,大概下个月就能运过来,刚好能衔接上生产。”
“20万个发动机和引信?”老将这下更激动了,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提高了几分,“那可真是雪中送炭!我刚才还在琢磨,就算有图纸,核心部件造不出来也是白搭,没想到你连这都考虑到了!
这样一来,前期咱们的兵工厂就不用死磕发动机,先集中精力生产炮架、弹体这些相对简单的部件,拿到发动机和引信直接组装,既能快速出成品,还能让工人在组装过程中熟悉工艺,慢慢摸索生产技术,一举两得!”
参谋长也松了口气,笑着说道:“还是林毅想得周全。咱们兵工厂的工人大多是老师傅,擅长修枪修炮,但造这种新式火箭炮的核心部件,确实得有个适应过程。先组装再自研,既能保证咱们尽快用上新武器,也能让兵工厂逐步掌握技术,不用一口吃个胖子。”
后来的事情发展,果然和经验丰富的老将事先预料的一模一样。当八路军太原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从老将派去的人手中接过85式火箭炮与配套火箭弹的全套设计图纸时,整个兵工厂都陷入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之中。
那些详尽的图纸就像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让大家看到了提升装备实力的希望,所有人都喜出望外,立刻召集技术骨干研究生产方案,没过多久便按照图纸全力投入到生产工作中。然而,实际生产过程远比预想中艰难。受限于太原兵工厂的工业条件,炮管的精密锻造、引信的精准控制、火箭发动机的稳定制造,这三大核心部件始终无法自主生产,只能依靠林毅持续提供。
就这样,在林毅的支援下,太原兵工厂一边生产组装,一边摸索技术,直到二战正式结束一年之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才终于攻克了所有技术难关,真正实现了85式火箭炮从核心部件到整体装备的全部自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