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911 912章 庞大的计划 911 912两章合一(第3页)

 还有就是德国人俘虏了不少这些国家的军人,里面藏着大量懂技术的工程师和工人,要是能通过秘密渠道‘换’或者‘救’一批出来,能解决大问题。

 另外,那些国家的流亡政府也在找地方安置难民,咱们主动联系,说不定能达成合作 —— 他们出人才,咱们出地盘,双赢。”

 参谋长听得连连点头,刚想叫好,却听见林毅补充了一句:“但有一点,犹人民族不能要。这个民族太会钻营,走到哪儿都容易引发矛盾,咱们现在根基不稳,没必要惹这个麻烦。”

 参谋长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听你的!这种容易起争端的,咱们确实不能沾。那第二个办法呢?”

 “第二个更实在,自己培养。” 林毅一字一顿地说道,“办技工学校,专门培训产业工人,刚开始办速成班,比如三个月、半年的班!等不是很缺工人的时候再正规教学,教机械原理、设备操作,批量往外送人才。”

 “这个好!这个好!” 参谋长一拍大腿,脸上的愁云散了大半,“自己培养的人踏实,知根知底,还能跟着厂子一起成长!”

 但他很快又皱起了眉,“不过我也听说过,现在工厂里带徒弟都是老师傅手把手教,好多老师傅都留一手,生怕徒弟抢了自己的饭碗。而且学徒工还得给师傅打杂、受剥削,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

 “所以咱们的技工学校,就得打破老规矩。” 林毅语气坚定,“第一,师资要正规,不能光靠老工匠,我能弄来系统的教材,再请些愿意来的工程师当老师,理论实践一起教,绝不藏私。

 第二,待遇要跟上,学员管吃管住,每月给津贴,毕业直接分配到工厂当正式工人,没人敢剥削他们。第三,招生要放开,根据地的青年、识字班的学员、甚至愿意转行的农民,只要肯学、肯干,都能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要分专业,钢铁厂的学冶金,机械厂的学机床,飞机厂的学装配,针对性地培养。三个月速成班先出一批基础工人应急,再办一年制、两年制的进阶班,培养技术员、班组长。用不了两年,咱们自己的产业工人队伍就起来了。”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林香斋里的食客渐渐多了起来,喧闹的人声与饭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参谋长端起酒杯,郑重地敬向林毅:“林毅,这两个办法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我明天就跟老将汇报,咱们尽快把这事定下来。有设备,有工人,这大工业、大农业计划,才算真正有了底气!”

 林毅笑着与他碰杯:“底气是靠干出来的。招人得派人去跑,办学得赶紧找场地、请老师,这些都得抓紧。等开会的时候,咱们把细节再敲定。”

 两人相视一笑,终于有了胃口,拿起筷子大口吃起桌上的菜。凉了的过油肉重新热过,醋鱼的汤汁依旧鲜香,就着汾酒下肚。

 很快两人就吃完饭往回走,参谋长正琢磨着明天向老将汇报招工与办学的措辞,刚拐过街角,就听见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争执与闷响。

 循声望去,不远处的一个烧鸡店前已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个个缩着肩膀踮着脚,眼神里透着惊惧与漠然。那烧鸡店的木头招牌被风吹得吱呀作响,柜台前,两个汉子正叉着腰站着,头上赫然戴着八路军的灰布军帽,帽檐下的脸却透着与军装极不相称的蛮横。

 年龄稍长的那个约莫三十五六岁,个子不高却显得壮实,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敞着领口,露出胸口浓密的黑毛,袖口磨得起了毛边,裤脚还沾着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