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 920章 攻守转换 919 920两章合一(第3页)
11 月中旬,德军在东线投入的 170 个师中,已有 40 个师因伤亡过大失去战斗力,而苏联仍能不断从后方调兵增援。兵力的此消彼长让德军彻底失去了进攻优势,不得不转入防御。
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痛苦地承认:“我们严重低估了苏联的韧性,当冬天来临时,我们引以为傲的闪电战已经死亡。”
在欧洲西线和地中海战场,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地面战役,但同盟国与轴心国的较量同样陷入僵持,进一步牵制了德军的战略资源。
大西洋海战中,德国潜艇部队的 “狼群战术” 曾给同盟国运输船队造成巨大损失,但进入 11 月,英军加强了反潜力量,投入新型雷达和反潜飞机,同时与美国达成 “大西洋护航协定”,美军开始为英军运输船队提供护航。
11 月上旬,英军反潜部队在北大西洋一举击沉德国 3 艘潜艇,迫使德军潜艇部队调整战术,减少了对运输船队的袭击频率。
此时,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也陷入绝境:“俾斯麦” 号战列舰在 5 月被击沉后,仅剩的 “沙恩霍斯特” 号和 “格奈森瑙” 号因燃油短缺,根本无法执行远洋任务。
11 月中旬,德军试图派遣潜艇部队突破英军反潜网,却因情报泄露遭遇伏击,损失惨重。大西洋海战的僵持,让同盟国的跨洋补给线逐渐稳固,德军通过封锁扼杀英国的战略企图彻底落空。
地中海的制海权争夺同样陷入胶着。作为连接欧洲与北非的战略通道,地中海的制海权直接决定着北非战场的补给命脉。
1941 年 11 月,英军依托马耳他岛和埃及的海军基地,与德意海军展开激烈争夺。11 月 11 日,英军发动 “弩炮行动”,出动航母舰载机袭击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击沉击伤意大利多艘战列舰,暂时掌握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德军迅速加强了地中海的空中力量,派遣 “斯图卡” 轰炸机疯狂袭击英军海军舰艇。11 月 25 日,德军轰炸机击沉英军 “皇家方舟” 号航母,并重创 “伊丽莎白女王” 号战列舰,迫使英军暂时收缩地中海舰队。至此,双方在地中海形成了 “英军掌握东部制海权、轴心国控制西部制海权” 的平衡局面,谁也无法彻底切断对方的补给线,这种僵持进一步拖累了德军在北非的作战行动。
1941 年 11 月德军在多战场同时陷入僵局,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多重矛盾集中爆发的必然结果。阿道夫的个人专断导致德军战略目标混乱不堪:在未彻底击败英国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苏联,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致命困境;
在东线进攻中频繁改变目标,分散了宝贵的兵力;对北非战场的补给重视不足,将主要资源投入东线,导致 “非洲军团” 沦为 “被遗忘的部队”。
同时,德国作为陆权国家,先天缺乏足够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1941 年的石油产量仅为苏联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二十分之一。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11 月德军的燃油产量已无法满足多线作战的需求,直接制约了装甲部队和空军的行动。 更为关键的是,同盟国的力量正在迅速复苏并形成合力。苏联凭借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动员能力逐渐稳住阵脚,英国在丘大嘴的领导下展现出坚决抵抗的决心,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苏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