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944章 武器展示(四)(第2页)

 

他心里打着另一套算盘:实弹射击能更直观地观察火箭弹的飞行轨迹、爆炸威力和落点分布,这些数据对逆向仿制的弹道设计至关重要。若能拿到不同距离的射击参数,德国军工部门就能更快还原火箭弹的推进系统和弹头结构。

 

参谋长没有犹豫,爽快答应:“没问题。贾主任,安排一下,就用 10 公里外的装甲集群靶场和工事靶场,各发射一轮实弹,全部使用爆破杀伤燃烧火箭弹。”

 

“是!” 贾建设立刻协调车组成员调整参数。很快,第一辆火箭炮瞄准了装甲集群靶场,车长通过无线电确认:“目标距离

 
 

米,弹种爆破杀伤燃烧火箭弹,准备发射!”

 

“发射!” 随着指令下达,19 枚火箭弹呼啸而出,橘色尾焰在天空中拉出清晰的轨迹。约 15 秒后,10 公里外传来连续的爆炸声,烟尘中能看到模拟坦克的残骸被气浪掀飞,碎片散落范围超过百米。

 

魏德曼举着望远镜,死死盯着靶场,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计算:“10 公里距离,飞行时间 15 秒,杀伤半径至少 50 米…… 比苏联喀秋莎的杀伤范围大了近一倍!”

 

紧接着,第二辆火箭炮对准工事靶场,发射了 19 枚爆破杀伤燃烧火箭弹。望远镜里,混凝土碉堡被直接击穿,顶部工事轰然坍塌,弹孔直径超过半米 —— 这意味着这款火箭炮不仅能打击集群目标,还能有效摧毁苏军的加固工事、也可以打击坦克集群。

 

“太出色了!” 魏德曼放下望远镜,语气里满是赞叹,“参谋长阁下,我现在可以明确表态,德国陆军总部一定会对这款火箭炮感兴趣。我建议,我们尽快启动专项谈判,敲定采购数量、交付周期和技术支持方案 —— 我愿意亲自牵头,协调国内尽快给出答复。”

 

他的随从们也纷纷附和,一名军工专家忍不住说道:“若能将这款火箭炮的技术融入德国军工体系,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半年内实现量产,届时东线战场的火力格局,必将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