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964章 发展规划(十六) (第2页)


 他拍了下自己的额头,又惊又喜地看着林毅:“你看我这脑子,倒把这事给漏了!有你这话,我心里就踏实了。要是能一直保证物资供应,别说那些扫货的人会歇手,老百姓也能安心,北疆币的信用也能更稳。”


 “就是这个道理。” 林毅点点头,补充道,“而且咱们还能借着这事赚一笔 —— 那些外来的人拿黄金换北疆币,再买咱们的物资,相当于咱们用物资换了黄金,既能充实根据地的黄金储备,又能让北疆币在外面更流通。


 等他们发现咱们物资永远够,说不定还会常来做买卖,到时候咱们还能借着贸易把根据地的东西往外推,反而能打开更大的局面。”


 二爷越听眼睛越亮,之前压在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他看着林毅,忍不住感叹:“还是你这思路直接!


 我跟经济部的人绕了好几天,又是想设采购限额,又是想查扫货人的身份,结果都没摸到根子上。你倒好,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还能顺便赚好处,这办法看着‘粗暴’,实则最管用。”


 林毅笑着摆手:“其实就是没绕弯子而已。解决问题得看根在哪,根在‘缺物资’,那就补物资,比啥政策都管用。要什么物资直接跟我说就行了,我保证尽快供应。”


 二爷当即点头:“放心!这事就交给你了,我这就跟经济部说,让他们配合你调运物资,千万别出岔子。”


 其实后世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解放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刚刚接管城市,百废待兴的社会经济还没来得及完全恢复,市场秩序仍处于调整阶段。


 当时,粮食、棉纱、煤炭、布匹这些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物资,以及钢铁、水泥等工业生产必需的原材料,本就因长期战乱导致产量不足,供应相对紧张。


 可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一些不法商人却嗅到了 “赚钱” 的机会,动起了囤积居奇、操控市场的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