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潜伏之路(3)(第2页)

 其意看似是想说,在今岁,于许都坐镇的曹操,是否会对北方用兵,可实际上真正的深意并非在此。

 “北方局势复杂,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诸葛亮想了想,讲出心中所想,“而据亮知晓的种种,北方有新变的可能很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机会不是常有的。”

 “如此看来,接下来会有很多地方,会受此新变而受到影响啊。”诸葛瑾轻叹一声,言语间带有感慨道。

 诸葛亮没有说话。

 其实诸葛瑾想问的是什么,诸葛亮是听出来的。

 这聊的看似是北方,实则却是在襄的益州各方。

 也是听出这点,诸葛亮知道自家大兄随刘晔一起归襄,肯定有不少人,在暗地里去见自家大兄了。

 这点,跟他是一样的。

 小主,

 诸葛一族在很早以前,就与荆州诸族有较深联系了,这点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可能说只得好处,坏处一点不沾身。

 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大兄,饭食已备好。”

 在此时,黄月英的声音响起。

 诸葛瑾、诸葛亮循声看去,就见黄月英朝木亭走来。

 看到黄月英的那刹,诸葛亮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对于自家妻子,诸葛亮是很满意的。

 在曹昂没有入主荆州前,与荆州诸族的人有所来往,黄月英是提过不少好建议的,恰是这样,使诸葛亮的名望在荆北传的很快。

 而在曹昂入主荆州后,以强硬姿态征辟他到征东将军府,黄月英是没少劝说诸葛亮的,不然的话有些事是否会发生,即便是诸葛亮也不确定。

 毕竟在诸葛亮的心底,对曹氏是带有情绪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荆南、荆北的种种经历,使得这种情绪,没有再出现在对曹昂身上。

 尤其是曹昂格外重用诸葛亮,将军屯、军工、军屯学诸事移交到诸葛亮手中,黄月英也是在幕后帮衬其分担些压力的。

 此事外人不知,但诸葛亮却很清楚。

 “辛苦了。”

 诸葛亮有所感慨时,诸葛瑾对黄月英道。

 对这位弟妹,诸葛瑾是很满意的。

 毕竟自家弟弟什么脾性,诸葛瑾是清楚的,二人能把这个小家经营好,其弟妹是出力不少的。

 尤其是在诸葛亮迎娶了黄月英后,诸葛一族在荆州诸族中的影响增多,诸葛瑾知道在不为人知下,他这位弟妹做了什么。

 也是这样,诸葛瑾才会坚定要离开荆州的想法。

 只可惜此事到最后不了了之了。

 “大兄太客气了。”

 黄月英淡淡一笑,对诸葛瑾微微低首道:“大兄这些年奔波各处,孔明对大兄是很牵挂的……”

 “呵呵…”

 听到这些时,诸葛瑾笑了起来。

 这些话,自家弟弟是不会讲出的。

 当然他也是一样的。

 或许这就是兄弟间的相处方式吧,明明彼此牵挂着对方,但却从不讲出来。

 只是这温馨的场面,随着一人匆匆赶来而被打破。

 “公子,军师派人来请。”

 看着自家书童,诸葛亮眉头微蹙起来。

 这个时候,贾诩派人过来,叫他前去,到底是所为何事?

 在将军屯、军工、军屯学诸事悉数梳理一遍,了解了对应的情况,并为此向曹昂提出了不少谋划,诸葛亮跟贾诩的接触就少了。

 对贾诩,诸葛亮心底是有顾虑的。

 他在很多时候,是看不透贾诩所想的。

 “孔明。”

 见诸葛亮不言,诸葛瑾不由心下一紧。

 对贾诩,诸葛瑾接触的更少,但在随刘晔去往各地,知晓来自襄阳的一些事,对这位军师左将军,诸葛瑾是很复杂的。

 贾诩很少出现在人前,但在征东将军府,尤其是曹昂麾下的核心圈层,那威望及影响都是极高的。

 这可不是因为他是曹昂的老师那样简单。

 “大兄,亮要出去一趟。”

 迎着诸葛瑾的注视,诸葛亮表情正色道。

 此刻的诸葛亮,似是猜到了些什么。

 只是他还不太确定。

 毕竟贾诩的想法,是很难叫人琢磨透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庞统、徐庶、司马懿几人,一个个都跟他断了联系,诸葛亮就知几人对贾诩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