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官督民办(1)(第2页)

 娄圭的话一针见血,讲出了关键所在。

 这也使堂内气氛变了。

 专线的提议是好,这从大层面上明确了秩序,甚至在这特殊秩序下,还会对地方进行对应整饬。

 可在大层面之下,还要有具体的小层面。

 这就跟战略及战术是一个道理。

 战略制定的再好,可要是战术没有有效落实,那根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的确是要解决的事情。”

 “眼下征东将军府也好,各州郡国县也罢,都是处在紧绷下运行的,很多政策都在进一步延伸,这抽调牲畜及人力必是不小的开支啊。”

 “牲畜还好些,大不了挤压别的开支,咬咬牙还是能筹措一批的,但是人力,这就不好说了啊。”

 “是啊,毕竟先前的大工,将大批受灾群体、破产群体,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给聚拢到各地了,这要是从他们之中抽调,只怕是会出现些风波的。”

 “征发徭役,也是不符合时宜的。”

 因为娄圭讲的话,使阎象、袁涣他们小声讨论起来。

 一个不争的事实,哪怕是在曹昂所节制的诸州治下,仍有很多人对于前线供应运输,其实是有抗拒的。

 因为前线一旦出现变动,闹不好他们是要被拉到前线去的。

 没有保障的话,为了一口吃的,拉去前线也就拉去了,毕竟不去的话,那就可能会被饿死了。

 可现在的荆豫徐扬等州,在曹昂的治理下,已经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能说解决温饱吧,但最起码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这也就出现了一个状况。

 即治下的群体,特别是底层,是不愿轻易涉险了,这也是为什么说,在历朝历代出现的乱世时期,都有类似军屯的举措出现,可初期搞的好好的,但是到了中期,后期,各种问题与矛盾就会爆发的原因。

 根子就出现在大环境上。

 人心是会受大环境的影响而变的。

 “这点某早已想好。”

 看着眼前众人的神态,曹昂沉吟刹那,这才开口,“涉及到运输一事,以专线涉及的郡国县为主导,抽调治下或邻近兴有大工的群体,负责区域转运事宜,其中表现优异的,按大工所定以工代赈诸策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