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合围之势(2)(第3页)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太史慈便迎着文聘的注视,语气铿锵道:“拿下了此地,将军所率水军才能站稳脚跟,以为后续源源不断地调集兵马。”
 

 “待到将军做好这些,末将便可领兵向宛陵一带进发,想要稳住丹阳郡局势,对吴郡等地造成威胁,使前线所聚江东军大震,单靠夺取一个陵阳县是远远不够的!!”
 

 文聘点点头表示认可。
 

 拿下一个陵阳县,只能说将丹阳郡局势破开了,但想要掌握更大主动,就需要拿下丹阳郡治才行。
 

 而在他麾下,对丹阳最为了解的,恰是借调到他麾下的太史慈,毕竟在此之前,太史慈于丹阳待的时日不短。
 

 丹阳郡有今下的形势,这是很不易的,一方面是受前线战况的影响,一方面是受山越各部袭扰的影响。
 

 不可否认,孙策命吕范坐镇宛陵,这的确是很英明的决断,此人在数月前,对丹阳郡的局势是不断收紧的。
 

 这使丹阳郡的局势,没有朝着糜烂的境遇进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孙策派人向吕范传达军令,要向前线输送更多俘虏,还有众多粮草,压力就给到了吕范这边。
 

 根基差的弱点,在这个时候暴露无遗。
 

 曹昂跟孙策在前线僵持,叫孙策的打法,无法有效的施展开来,以至孙策必须用各种方式来寻求破局的机会,这无不是在持续消耗着孙策在江东的战争潜力。
 

 如果在打这一战前,孙策能够做到对江东的彻底掌控,继而调动人力,资源以持续不断的支撑前线消耗,那么曹昂所谋或许很难在短期内成效。
 

 可偏偏孙策没有做到这点。
 

 别的不说,单单是孙策跟江东诸族的关系,就是不可调和的存在,这就注定孙策做不到彻底掌控江东。
 

 既然是这样,孙策的结局就是注定的。
 

 “在解决好一切,某便会聚兵向吴郡进发。”
 

 文聘沉吟刹那,看向太史慈道:“等到那个时候,丹阳郡就成了众矢之的,如何确保好丹阳郡的安稳,子义,就要好好考虑了。”
 

 太史慈表情微变的看向文聘。
 

 这个消息,他是不知情的。
 

 原以为拿下陵阳、宛陵等地,他们要做的就是驻守所夺之地,为后续全面围堵孙策所率精锐做准备,可现在看来明显不是这样。
 

 对文聘而言,这个消息是要等拿下陵阳后,再择机告诉给太史慈的,但文聘在之前反复思量下,觉得还是早些告诉太史慈比较好。
 

 毕竟他所率扬州水军,不止要夺取丹阳郡,更要协助徐州水军,设法破开孙策在吴郡沿江的布防。
 

 早些率部突破吴郡江防,以形成对秣陵、吴郡的合围之势,这对己部而言是最为有利的。
 

 “子义,此战对公子而言很重要,对我等而言同样是很重要的。”看着表情微变的太史慈,文聘表情正色道。
 

 “早些将江东之地收复,那么公子才能掌握更大主动及优势,同样的,在这一战中,我等所立功勋,也将堵住一些人的口。”
 

 “所以某不希望这一战出现任何意外,一旦夺取了宛陵,待局势初步稳定了,子义就要考虑好后续之战。”
 

 “嗯。”
 

 太史慈重重点头。
 

 看向文聘的眼神,有所变化。
 

 这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经历的多了,使他的脾性不似先前那般冲动了,懂得思考了。
 

 机会就摆在眼前,如果他抓不住的话,那他必然会慢很多人一步的,别小看这一步,这在军中会产生巨大差距。
 

 太史慈渴望能够在军中崛起,只有这样,这么多年背井离乡下,他今后才能带着荣耀返回家乡。
 

 可要是做不到这点的话,那他这辈子是没有脸回到家乡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对于家乡,这心底是会涌出莫名情绪的,这件事对太史慈而言也是不能免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