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顺昌逆亡(2)(第2页)

 讲句不好听的话,即便在这件事上,于柴桑坐镇的孙香,真出现什么迟疑,导致前线出现些反复。

 曹昂并不惧怕这些。

 毕竟除了荆州水军外,还有扬州水军、徐州水军!!

 而随着战局的全面铺开,负责供应前线的,不再是荆州一地,扬州,徐州都是可以参与其中的。

 此前与孙策僵持下,那些反曹的,想推波助澜的,无一例外全都被解决了,豫徐扬三州治下,或许仍有残余的群体吧,但他们却根本影响不了大势。

 这才是关键。

 再一个,从孙香进驻柴桑开始,针对麾下文武的大调整,就已然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什么都是相互的。

 不可能说,在倾覆掉富春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后,曹昂就随便安排一批文武,便可返回到权力中枢了。

 真要这样,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又是对曹氏的不负责。

 曹昂可不会干这种蠢事。

 富春孙氏在江东的统治是被倾覆了,但这并不代表江东就安稳了,毕竟在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江东是处在半封闭的状态下。

 不把江东,彻底纳归到中枢统辖,曹昂肯定是不会收手的。

 正如豫章都督,曹昂定的是蒋琬,豫章将军,曹昂初定的是魏延,有这一文一武镇守,届时豫章治下再分北、中、南三部分署及中郎将,便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军政格局,以解决豫章郡所辖各项事宜。

 同样的道理,会稽将设都督、将军两职,并设东、中、西三部分署及中郎将,其中都督一职,曹昂打算叫廖立出任,而将军一职则由邓方担任,此二人皆有干才且深得曹昂信任,这二人搭配下,曹昂才好将一批文武,特别是年轻俊杰置于江东历练。

 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子弟就不说了,处于曹氏核心圈层、次核心圈的一批文武子弟,要挑选一些到江东各地历练了。

 这是一种态度,必须要表明才行。

 等到曹昂返回权力中枢,肯定会经历各种挑战及风波的,曹昂需要更多的人知道,或许不能支配他们的命运,但他们的子侄却在其支配下的。

 这个基础,自己已为他们解决了,那与之相对的,他们就要对曹昂有所反馈,政治是相互的,没有谁是单方面付出的。

 同样的道理,曹昂也是以此叫更多人明白一点,只要愿意站在曹氏这边,曹氏肯定不会亏待任何一人的。

 曹昂就是要通过这种布局,既巩固对江东的开发与掌控,同时培植稳固的根基,更重要的是释放明确信号,此为一石多鸟之计。

 等到安置在江东的中青代文武,在各自位置上有所成就及斩获,则代表着江东开发是处不断攀升趋势的。

 江东的开发是需要有锚定的,而这个锚定,曹昂定的就是人才,今后十余载,甚至更长时间,凡是被曹氏选中的,必然要有在江东任职的履历,只有有了这一履历,并在这一地域做出对应成效,这对今后的晋升及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昂就不相信了,历经十余载,甚至更久的深耕,江东这片地域不能开发出来,真要那样,那便是用人有失、布局有误,曹昂对此就要深思与追责了!!

 不过眼下要考虑的不是这些,而是如何将战果扩大,让调往江东各地任职的文武,在这场反击战下,斩获对应的功绩,以便于他们后续在各自任上更快入手,邓方就是其中之一……

 选邓方为会稽将军,曹昂是深思熟虑后才定的。

 毕竟在他熟悉的历史中,邓方是首任庲降都督,镇守南中,为人忠勇,轻财果毅,治军严明,深得蛮夷信服,这对西南的治理及掌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昂看重的就是这点。

 会稽郡治下山越各部,是必须要彻底归化的,唯有如此才能根除后患,为后续析出新的郡县,打造向南洋的前进基地,奠定极为浑厚的根基。

 在这件事上,邓方只要能做好,今后在高级将领之中,势必会有其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