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新生(9)(第2页)

 权力就那么大,资源就那么多,你要是站出来分一杯羹,那我的岂不是就少了?

 这对依托于东汉体制下,以为自身及宗族谋取利益的人来讲,肯定是不愿看到的一幕。

 扬州无疑是处在被排斥权力中枢之境的。

 只有极少数群体,因为一些特殊时局发生,才跻身到这个圈子的中上游过。

 江东治下的排外思潮,不止是地理环境所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所致。

 “看完长公子所书这份大计。”

 沮授抬手朝曹昂一礼,“授有些不成熟的看法,要是有不对之处,还请长公子点明。”

 “则注君但说无妨。”

 曹昂微微一笑道。

 “依着授来看,长公子欲兴修江南运河,以此连接吴郡、会稽郡沿海诸县,一个是想要借吴郡之富庶,带动会稽郡整体发展。”

 沮授继续道:“会稽郡至今下,核心之地聚于北部,而以外之地或为山越各部活跃之地,或为未开垦之地。”

 “想使会稽郡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要有足够支撑才行,通过江南运河将两郡紧密联系起来,无疑能有效解决此事。”

 曹昂点点头没有说话。

 江东现有秩序格局,在曹昂看来是失衡的,开发相对完善,且具有发展的是吴郡及丹阳两郡。

 而豫章、会稽两郡,看似占据极广辖地,可实际上却是地广人稀,关键是内部至今没有梳理好的。

 特别是会稽郡治下,不少地方说是未置官吏,讲句不好听的,这是中枢意志未曾深入进来的。

 豫章郡不管怎样讲,北部,中部,南部治下是有官府管辖的,是有一定规模的治政基础的。

 “而在此基础上,江南运河的兴建,必将带动吴郡、丹阳、会稽三郡整体发展。”沮授表情正色道。

 “江东固然地域宽阔,但受地势地形影响,真正富庶的只有吴郡、丹阳两郡,当然跟江北的庐江、九江两郡比起来,这仍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仅有富庶之地,真正安稳的独吴郡一地,丹阳郡治下民风彪悍是一方面,山越诸部活跃是一方面,这使丹阳郡治下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状况。”

 “如果能在南兴修江南运河,在北疏通邗沟等旧渠,依托长江之便将两地连接,形成更稳妥的发展趋势,则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别看这份大计,只涉及到江南运河。

 但沮授就很自然的联想到江北。

 在襄阳的那些年,沮授与陈宫他们,是知晓曹昂对荆豫徐扬诸州部署及发展的,这是在明面上的。

 江东的江南运河,江北的邗沟疏通,中间夹着的是长江,一旦它们能够彼此连接起来,这对整个东南是有深远影响的。

 而此番变革若成,则东南可为国之腹心,非复边陲附庸。

 但也是这样,如果期间出现状况,则必将危害整个东南!!

 见沮授提及了邗沟,点明了东南,曹昂脸上笑意多了。

 这就是他选择沮授的原因。

 具有大局观!

 “则注君讲的不错,但有些,则注君似有顾虑没有提及。”曹昂撩了撩袍袖,笑着看向沮授说道:“既然则注君有顾虑,那就由某来点明吧。”

 沮授表情严肃起来。

 因为心中有顾虑,所以在一些事上,他选择隐晦的方式点出,这与在袁绍麾下遇到的不公相关,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沮授不清楚曹昂到底要如何开展。

 “紧密围绕这项大计而需佐证注意的,一个是时间,这个恐是则注君想要对某强调,但却不知该怎样点明的。”

 曹昂笑笑,伸手对沮授说道:“江南运河兴修,所涉地域多,像吴郡是要贯穿南北的,仅是这一郡就涉及众多地段,刨去被吴郡各族累世所占之地,还牵扯到官田、民田等,其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雷泽以北的大片泽国。”

 听到这话时,沮授明显是松口气的。

 仅是这番话讲出,足以证明曹昂对这件事是有规划的,不是为了兴修江南运河而去兴修的。

 这背后是需要众多部署支撑的。

 “按着某所掌握的情况,以十到十五年为期,逐步将江南运河兴修并连通,无疑是对江东作为有利的。”

 “兴修江南运河,是要通盘进行考量的,不能只把目光局限于这一项,要跟其他有所联动才行。”

 “以一个较长的周期,采取分段推进,区域连通的方式进行,无疑能将各种矛盾及冲突分化开。”

 “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将人力需求压下来,不至于说为了兴修运河,就要大规模征发民夫,如此吴郡、会稽两郡可以减轻很多压力。”

 听到这些时,沮授明显是振奋的。

 “长公子如若能以此为期限,的确能使此计在江东落地生根。”沮授抬手对曹昂作揖行礼道。

 “不过授还担心一点,即如此规模的大工,真要是开建的话,对于钱粮需求是极大的,且必须要确保持续调拨,不知这点长公子打算如何解决?”

 既然曹昂都开诚布公了,那沮授就不能藏着掖着。

 “这点无需担心。”

 曹昂淡淡一笑道:“某已打算在吴郡、丹阳、会稽、豫章四郡分置驻防将军府,除了要维稳各郡秩序,协助推动山越归附,建设水军和海上力量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环,即加大对军屯的规模。”

 “有些事万变不离其宗。”

 “江东诸郡治下情况是不一样,但有些事却是想通的,而其中涉及军屯开垦与整治,是要在江东延续数十载甚至更久的。”

 “兴修江南运河,是为了把江东开发治理出来,军屯开垦与整治,同样是具有这一愿景与部署的。”

 “鉴于江东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有长期形成的特有秩序,将一应担子都压给地方,这明显是不负责任的,军队也要在其中发挥重要属性及作用。”

 沮授的表情有了变化。

 因为这牵扯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

 全面接管孙策横扫江东以来所得土地,是曹昂必须要做到的,这些土地性质是驳杂的,其中有从江东诸族名下抢来的,也有孙策麾下在江东各地开垦的,随着孙策所部在江东治下倾覆,上述土地要悉数纳归到军屯之下。

 如此方能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归属问题。

 不可能说,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死伤不少将士,把江东从孙策手里夺回来,所斩获利益要分出些给江东本土势力。

 曹昂是不会办这种蠢事的。

 在土地归属一事上,江东诸族谁要有意见,有想法,就不要来找曹昂申诉了,直接去找曹昂委任的各郡驻防将军就行。

 只要他们点头同意了,那曹昂是没有意见的。

 但问题是曹昂委任的各郡驻防将军,怎么可能会点头同意啊!

 谁要敢在这件事上,去跟曹昂唱反调,无疑是自绝于曹昂麾下。

 曹昂就是要用这种方式,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解决土地归属,好让江东诸族明白一点,江东的天已经变了。

 在孙策彻底失败后就变了。

 不该他们得到的,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