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燕国伐赵(第2页)

燕王喜笑着打断两人,扯了扯身上的皮大衣,对乐间说道:

“先前相邦说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成人,可以去攻打赵国,君咋想的。”

乐间心下一沉,刚刚坐下的身子立刻站起,以示自己决心。

“赵国西接秦境,南交韩、魏,北连强胡,东邻我燕国,地理位置重要,战事频繁,赵人习武尚勇,能征惯战。

“赵国还有廉颇、李牧、乐乘、庞瑗(yuan四声)等良将御敌,我王不应小视赵国。”

燕王喜不喜。

“长平、邯郸,都把赵国男人打没了,他没有兵,有多少良将能咋的?寡人用五个燕兵打他一个赵兵,这还打不过?”

栗腹也补充道:

“没错,适逢秦国出兵,赵国主力一定去迎战秦国,我们正可以掏他屁股。

“赵国本来就没多少兵,能顾头就不错了,哪里还能顾得了腚,这就叫顾头不顾腚哈哈哈哈。”

燕王喜喜,道了一声“彩”,也跟着一起哈哈大笑。

栗腹瞥到乐间没笑,嘴张得小了一些,笑着问道:

“昌国君咋了?腹说的这笑话不好笑乎?多招笑啊!”

燕王喜安慰道:

“虽然和秦国约定一起攻赵是相邦定下的,功劳是相邦的。但昌国君不要气馁,你的功劳在后头呢,这次伐赵,君为将军。”(注1)

乐间铁青着脸,低头抱拳道:

“臣请朝议!”

燕王蹙眉,不悦。

“你都这么说了,那就明天朝会唠唠。”

第二天,燕国大朝会。

绝大多数燕臣都赞同跟着秦国一起举兵伐赵。

唯有大夫将渠极力反对,慷慨陈词。

“兵,在精不在众。

“我燕国和赵国约盟通好在前,而背约攻袭在后。

“赠金祝酒在前,而趁赵国疲乏攻之在后,这叫不守信义。

“师出无名,必将激怒赵国军民而奋起抗敌,而良将廉颇等又善于用兵。

“赵兵虽少,但精勇善战,必能以少胜众,望大王慎重啊!

“此次出兵袭赵,凶多吉少,决难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