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争抢,争抢,必须争抢(第2页)

“还有,大嫂每天要想尽一切办法找柴火……”

“她自己捡柴肯定不够用,公公婆婆都得跟着帮忙,即便这样,仍旧还是不够,所以呀,还需要买柴火烧。”

“这开支也有朝廷承担,然而分钱的时候要扣除,一大捆柴火至少要十文钱,大嫂的日收益必然被摊薄。”

“总之一句话,做饭不轻松,费力,劳神,看似比壮汉劳力挣的多,其实细算起来差不了几个钱。”

……

小吏们不厌其烦的讲解,让每一个灾民都听的明白无误。

关于雇佣民夫,关于老弱妇孺的生计,详细到了一捆柴火的开支,每一个细微规定都体现着用心。

这是大唐帝王对子民的仁善。

最后,小吏们齐声高呼,大声道:“父老乡亲们,愿不愿干活?每天都赚工钱,从此过上好日子。”

回答小吏的是山呼海啸般的狂吼。

所有灾民,争先恐后,男丁生怕被抢不到名额,因此全都拼命的往前挤,女人老人则是擦眼抹泪,口中不断念叨着皇帝陛下恩典。

小孩子则是撒欢乱跑,闹哄哄的叽叽喳喳,不断道:“要过好日子啦,要过好日子啦,皇帝陛下,万岁万岁……”

民心如潮,波涛汹涌啊。

……

重新疏通大运河这件事,乃是杨一笑早有的谋划,以前由于资金不够,所以只能想不能干。

而现在,有钱了!

最主要的是,这工程需要庞大的人力,恰好能够以工代赈,让灾民们有钱可赚。

如果站在朝廷大局高度看待,百姓赚钱其实就是朝廷赚钱。

虽然钱是国库掏出来的工程开支,但是百姓赚钱之后必然会花销导致流通……

倘若一千万贯在一年之内流通两次,那么就意味着大唐今年的经济总值高达两千万贯。

况且,疏通大运河的开支可不仅仅一千万贯啊。

百姓赚到钱,身份会转化……

从一无所有的流民,重新变回拥有家庭私产的情况。

如果所有子民全都变成家有私产的情况,那么这个王朝的根基将会无比稳固,并且,国力将会强大到让人恐惧。

仅仅重新疏通大运河这一项工程,就需要动用三四百万的壮汉劳力,而后勤保障需要女人老人做饭,人数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然而,大唐同时开启的工程不止一个啊。

各地各级官署都有任务,都想在考核之时获得优良,既然皇帝陛下制定了以工代赈的国策,哪一个大唐的官员不想趁机干出成绩?

钱由国库出,他们负责干!

雇佣民夫让百姓赚到钱不但能获得民望,而且还会立下修桥铺路又或者开荒屯田的功绩……

一旦有了功绩,拔擢之时优先考虑,哪怕是最清廉的官员,骨子里也有着升官的渴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