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十二艘巨舰(第2页)

……

皇帝宇文顺吉在津门港的浩荡天威与对水师的殷切期许,随着龙舆北归大都而暂告段落。

然而,他留下的旨意、拔付的巨款和那句“倾举国之力,以壮水师!”的誓言,却在津门港这片沸腾的海岸,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造船热潮。

余乐和唐鹏立刻投入督造。

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船坞的喧嚣已然盖过了胜利的欢呼。

津门港最大的几座船坞,日夜喧嚣不息。

锯木的嘶鸣、铁锤锻打铁箍的铿锵、斧凿的敲击、号子的此起彼伏汇成一首充满力量与渴望的战歌,与海浪声交织。

余乐几乎是住在了船坞里。

明亮的烛光下,他和一群最优秀的工匠、船师彻夜不眠地伏案研讨。以立下首功的“镇海号”为蓝本,每一处设计都被反复推敲。

龙骨选用最坚韧巨大的百年巨木,船板采用多层上等硬木交错叠压,关键部位(如水线附近、舵舱、炮位聚集区)更是额外增加厚度,并用粗壮的铁箍、铁钉密集加固,力求船坚如磐石。

炮位布局和火力配置这是核心!

吸取东麂岛血战的教训,炮位设计力求最大化火力密度和打击扇面。

三层火炮甲板的格局被强化,上层甲板增设炮位,下层甲板安装威力最大的仿制改进型红夷大炮。

单舰炮管数量远超“镇海号”时期,力求形成毁灭性的齐射火力。

“赤炼火油”那黏稠恶毒、水泼难灭的特性让余乐刻骨铭心。

新的设计中,在关键区域预设了大量沙箱、浸湿的毛毡毯储备点,并优化了甲板排水孔位置,力求一旦起火能快速隔离、扑灭。

?新舰的龙骨更长,船体更宽更深,以容纳更多巨炮和物资,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适航性,为未来可能的远洋作战奠定基础。

图纸被分解成无数份,精确下达。巨大的龙骨如同沉睡巨鲸的脊梁,在船坞的支撑架上被精确定位;斧凿声声中,巨大的船肋在匠师们手中成型;烧红的铁箍被大力士敲打进关键的连接部位;沉重的红夷大炮炮身被数十人喊着号子,沿着特制的滑道艰难地拖曳进炮位;桅杆、帆桁所需的巨木被精心挑选、处理……汗水的咸涩、新鲜木材的清香、桐油的气息、海水与铁锈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弥漫在喧嚣的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