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酒精真的害人啊(第3页)




    这家伙,像是要把自己吃掉一样。



    今晚肯定超级累。



    “我我不穿了。”



    宋瑶闷声说着,踢踢踏踏地往卧室钻,脸上少有地出现慌乱,暗骂自己一定是疯了,居然真的像许青舟一样变态,穿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用来勾引



    “我来帮你!”



    许青舟已经屁颠屁颠地跟了进来。



    “许青舟,呜~”



    由于当晚着实有些累,即便是恢复力强大的宋校花,都和许青舟一起躺到了12点才爬起来。



    最后,俩人索性就在家摆烂了。



    圣诞节,各个景区的游人同样成倍增加,虽然没国内人山人海的恐怖,可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宅在家休息。



    圣诞假期第三天,许青舟和宋瑶才一起去逛了位于100 seaport Blvd的圣诞集市。



    等小长假结束,许青舟就把精力放到手头电池上。



    因为卡森他们都放假了,超导薄膜的实验暂停,没什么需要操心的,他刚好把前些天就出现的电池数据检查好。



    上次,他做了两组实验,其中对照组没有应用扩散模型。



    效果也很明显,对照组枝晶密度是12.3± 1.8(n=5),而最新实验组为5± 0.2(n=5),还不错,除了锂枝晶,表面粗糙度,枝晶平均长度等等都有显著降低。



    总体上来说,有进步,但想要真正实现锂枝晶控制,似乎有些遥遥无期。



    许青舟心态很好,现在要紧的是超导薄膜实验,老婆本都丢进去了,总得有点收获才行,锂枝晶问题的研究算是空闲时候的消遣,等未来集中时间来解决。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跨年夜过去,就踏入新的一年。



    转眼就到了1月3日,mit东南角的停车场。



    许青舟一下车就感受到刺骨的寒意,他紧了紧围巾,“1月份似乎比去年冷。”



    两侧的枫叶早就落光,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早晨明媚阳光照射过来,将树枝的倒影打在古老的建筑上,随风摇摆。



    十几天过后重新启动试验,许多设备都需要进行精准的调试,好在经过这么几个月的磨合,不再像最初的调试那么麻烦。



    办公室内,卡森三个人已经到了。



    简单打完招呼,四人就进入实验室,调试完设备,中午1点半开启新的一轮实验。



    “这次实验的样品,应该可以到达工业应用的水平。”



    卡森盯着腔体内的超导薄膜样品,脸上露出感慨地表情,谁能相信,他们居然几个月时间就做出了不错的样品。



    “想真正的实现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许青舟倒没觉得有什么值得激动的,从模型导出的数据看,确实能有工业级水平,这意味着可以满足基础科研或小规模原型机需求。



    但要真正的规模化生产,还需要通过大量实验统计性能波动范围,控制成本,中试等等,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每一步都需要详细规划。



    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目标是达到商业级,能大规模的应用到前沿设备。



    实验室,许青舟和卡森开始调试设备。



    这些天,卡森已经按照许青舟的要求借来四极杆质谱仪,还通过已知浓度的Chnh等等建立了信号强度-浓度曲线。



    接下来,卡森需要找到反应副产物与反应进程的关联和反应完成度的数学逻辑,进行动力学建模。



    调试完设备,亲自把最新一组的样品做出来,许青舟又开始当起甩手掌柜。



    现在的确没他什么事情。



    样品已经塞到设备里,参数这些是固定好了的。



    他目前在实验里的作用就是建立工艺-性能数据库,从抽象的数据中发掘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实验要求。



    不出意外的话,按照现在的实验进度做超导薄膜的成分和晶界优化,回家过年前应当是可以做出商业级的样品,也就是说,实现jc≥1.5x10 A/cm的目标。



    3天过后,新样本的表征检测就传送到许青舟的电脑,jc达到1x10 A/cm,和模型预估结果一致。



    卡森等人干劲儿十足,已经开始下一组实验。



    不过,墨菲定律同样适用于在实验。



    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意外还是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