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破敌之策(第3页)
苏羽深知攻打陈仓城的难度,但他并没有退缩。他认为,只要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充分发挥蜀汉军队的优势,就一定能够攻克陈仓城。
大军来到陈仓城下,苏羽并没有急于攻城。他先对陈仓城的周边地形进行了详细勘察,同时派人向城中喊话,劝郝昭投降。郝昭自然是严词拒绝,他站在城墙上,对苏羽喊道:“苏羽,你休要妄想。我郝昭在此,陈仓城固若金汤,你们休想攻破。”
苏羽见劝降无果,便开始按照预定计划,指挥军队对陈仓城展开了进攻。他先命令士兵们在城下搭建攻城器械,准备用云梯、冲车等工具强行攻城。
郝昭在城墙上看到蜀汉军队的行动,早有防备。他命令士兵们准备好滚木礌石、强弓硬弩等武器,等待蜀汉军队靠近。
当蜀汉军队推着云梯、冲车来到城下时,城墙上的曹军立刻发动攻击。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砸向攻城的士兵。强弓硬弩也纷纷射出利箭,一时间,城下惨叫声不断,许多蜀汉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苏羽见攻城受阻,心中焦急。他立刻调整作战策略,命令士兵们改变进攻方式。一部分士兵继续在城下吸引曹军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士兵则开始挖掘地道,试图从地下攻入城中。
郝昭见蜀汉军队开始挖掘地道,也想出了应对之策。他命令士兵们在城内沿着城墙挖掘深沟,一旦发现地道,便立刻用烟熏、水淹等方法将其破坏。
双方就这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持续了数日。蜀汉军队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始终未能攻破陈仓城。苏羽心中十分忧虑,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如果不能尽快攻克陈仓城,军队的士气将会受到严重打击,而且曹魏的援军随时可能赶到。
就在苏羽苦苦思索破城之策时,一名士兵前来报告,称在城外发现了一条隐秘的小路,可能通向陈仓城的后方。苏羽听后,心中大喜,他立刻带领几名亲信,亲自前往查看。
经过仔细勘察,苏羽发现这条小路确实可以绕过陈仓城的正面防线,通向城后。但这条小路十分崎岖难行,且沿途有许多险要之处,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军覆没。
苏羽权衡再三,决定冒险一试。他挑选了一支轻装精锐部队,由自己亲自率领,趁着夜色沿着小路悄悄向陈仓城后方进发。
经过一夜的艰难行军,苏羽带领的部队终于来到了陈仓城的后方。此时,城中的曹军还在熟睡之中,对后方的危险毫无察觉。
苏羽一声令下,将士们如神兵天降般冲向陈仓城的后方城门。负责守卫后方城门的曹军数量较少,且毫无防备,被蜀汉军队迅速击溃。苏羽带领士兵们打开城门,冲入城中。
此时,城中的郝昭才得知后方城门被攻破,大惊失色。他急忙率领城中的守军赶来抵挡,但此时蜀汉军队已经在城中站稳了脚跟,并且与城外的大军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
曹军在慌乱中节节败退,郝昭虽然奋力抵抗,但也无法挽回败局。最终,陈仓城被蜀汉军队成功攻克。
苏羽站在陈仓城的城楼上,望着飘扬的蜀汉军旗,心中感慨万千。此次攻克陈仓城,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意义重大。它不仅为北伐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还极大地鼓舞了蜀汉军队的士气。
消息传到成都,整个蜀汉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刘禅对苏羽大加赞赏,不仅封他为征西大将军,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朝堂之上,那些曾经反对北伐的大臣们也都闭上了嘴,对苏羽的战功表示钦佩。
诸葛亮得知陈仓城被攻克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苏羽的这一胜利,为北伐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立刻给苏羽写信,对他表示祝贺,并提醒他要巩固战果,做好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苏羽在陈仓城稍作休整后,便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他根据当前的局势,决定继续向北推进,扩大北伐的战果。他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陈仓城,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向着曹魏的腹地进发。
这一日,苏羽在军中营帐内,正对着大幅的军事地图沉思。地图上,红色标记的蜀汉军队位置与蓝色标记的曹魏势力犬牙交错,而他们下一步要面对的,便是曹魏重镇街亭。街亭地势险要,是连接汉中与陇西的关键节点,一旦拿下,蜀汉军队便能长驱直入,在陇右地区站稳脚跟。
帐外,亲兵匆匆入内,行礼后禀报道:“将军,参军马谡求见。” 苏羽抬眼,神色中带着几分期待,说道:“快请。” 马谡踏入营帐,他身着轻便战甲,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与急切。“将军,末将听闻您正谋划进军街亭,末将愿率先锋之军,为大军开道。” 马谡抱拳,言辞恳切。
苏羽微微皱眉,手指在地图上街亭的位置轻点,说道:“幼常,街亭之重,关乎我军北伐大业成败。曹魏必然重兵把守,先锋军面临的压力极大,你可有万全之策?” 马谡昂首挺胸,语气坚定:“将军放心,末将自幼熟读兵书,深知用兵之道。街亭虽险,但只要我军抢占要道,居高临下,便可掌控全局。曹魏来犯,不过是自投罗网。”
苏羽凝视马谡片刻,心中思索:马谡智谋过人,对兵书战策倒背如流,只是实战经验稍欠。此次先锋任务重大,若能历练他一番,或许能为蜀汉培养一员大将。但街亭的重要性容不得丝毫闪失。思索再三,苏羽沉声道:“幼常,我命你率两万精兵为先锋,务必在三日内抵达街亭。到达后,先勘察地形,依险扎营,不可贸然出战。我大军随后便至,再与你会合,共商破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