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农业为先(第2页)

 

“陛下这边请!“

 

不多时,他们来到一座占地一亩的大棚前,这座大棚流光溢彩,闪烁着荧光,它是用明瓦镶嵌而成,明瓦就是用贝壳磨薄了以后,光线就能透过,在江南的大户人家都使用。

 

日本国输入大隋的主要货物之一,就是大贝壳。

 

不过农学院已经准备搭建第二座大棚,是新研制出来的水晶琉璃搭建,其实就是玻璃,几个月前刚刚由琉璃坊研制出来。

 

萧夏走进暖棚,里面暖热,温度明显比外面高很多,农学院主要用它来育种,里面有一小片水田,里面生长着秧苗。

 

孙少年介绍道:“陛下,这就是占城稻,它其实是一种早稻,春天播种,五月份成熟,收割后再钟晚稻,所以江南地区现在都是双季稻,微臣就想试一试,能不能利用它生长期短的优点,把它培育出来,在中原地区推广成为一年麦稻两熟。”

 

萧夏连连点头,现在中原地区是两年三熟加上半年休耕,主要是一季冬小麦,一季粟米,粟米也就是小米,亩产量才一百多斤,小麦最多也才三百斤,粮食产量都不高,但水稻不一样,水稻亩产五六百斤,可比种小米强多了。

 

而且隋唐开始进入地球温暖期,所以到宋朝时,稻麦两熟就在中原地区成功推广,大大增加中原地区的粮食产量,也就从宋朝开始,一日两顿改成了一日三顿。

 

所以光是鼓励生育,减少税负,这还不够,必须粮食产量上去,人口才迅速的增长,否则就像唐朝,安定了两三百年,人口还是没有能超过隋朝,关键就是粮食不够。

 

一旦粮食足够了,像康熙雍正年间,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大规模推广,再加上摊丁入亩等税制改革,人口才在短短几十年间猛增到四亿人。

 

一旦人口太多,土地承载不住,统治阶级就开始利用各种手段限制人口,比如南宋后期的理学兴起,男女授受不亲,寡妇贞节牌坊等等,根子就是人口太多。

 

若是两汉隋唐,统治阶级需要人口增加,所以男女关系就很宽松,寡妇必须再嫁。

 

这些对人性的禁锢或者放开,都是出于很现实的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