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大一下学期 6(第2页)

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林芷淇放下笔,心中既有完成考试的轻松,又有对成绩的些许担忧。她将试卷整理好,交给老师,然后稍作休息,准备迎接下一场考试。

接着是古代汉语考试。古文字识别对她来说不算太难,凭借平时的积累和复习,她很快就辨认出了那些复杂的古文字。可在翻译一段文言文时,一个虚词的用法让她犹豫了一下。这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她的脑海中瞬间闪过好几种解释。但很快,她就通过回忆课文中的例句,以及对上下文语境的分析,确定了答案。

翻译完成后,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在解释文言实词含义的题目中,她遇到了一个较为生僻的实词,但她并没有慌乱,而是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和常见的引申义,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最终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下午考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先秦文学中《诗经》和《楚辞》的艺术手法,她记得滚瓜烂熟,那些赋、比、兴的手法,以及《楚辞》中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她脑海中清晰浮现。对于相关题目,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写下答案,从诗歌的韵律节奏到情感表达,从修辞手法到文化内涵,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现当代文学里关于鲁迅作品风格的分析,她也写得十分精彩。她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了其作品中犀利的批判精神、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从《狂人日记》到《阿q正传》,她信手拈来,将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一一阐述,展现出了扎实的文学素养。

写作部分,基础写作要求写一篇议论文,题目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林芷淇看到题目后,略作思考,便在脑海中构思起文章的结构和论点。她以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社会现象,如一些传统手工艺的濒危现状、现代影视作品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等,旁征博引,阐述了传承与创新的紧密关系。在论述过程中,她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和具体事例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