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谢文姬的疑心(第2页)
杨勉不疑有他,认真的掰着指头计算起来。建房花的银子、打山洞花的银子、做家具花的银子,细细一算,这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是吓了他一跳——足足花了五百多两。李保根建的新房,算得上是村子里的豪宅了,花了也不过二百多两,自己这房子可是多了一倍不止,想想都肉疼啊。
杨勉又想到,如此精美绝伦的房子,炎朝独一份,花再多银子也是应该的,自我安慰过后,才一脸豪气的对谢文姬说道:“花了整整六百两,怎么样,这是不是用银子堆起来的房子?”
谢文姬听了,心里的疑虑得到证实,就算是他修房子花了六百两,可至少还有一千来两吧,可如今杨勉手上连三百两都拿不出来,这事太过古怪,谢文姬面不改色的应道:“确实如此,我这小楼在江都城内,当初买时也才花了一千两。而你在农村修的房子都用了六百两,这确实是大手笔啊。”
“娘子,六百两银子在你的眼里,还不是九牛一毛,何来大手笔一说?”杨勉有些想不通以谢文姬的身家会把六百两银子看得如此之重,说话的时候都是脸带惊讶之色。<
/p>
谢文姬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娇嗔着说道:“六百面银子是一个小数目吗?杨郎,那你再想个法子让妾身日进斗金如何?”
现在却轮到杨勉翻白眼了,腹诽这谢文姬还真是把自己当成神仙了,长有金手指,能点石成金!他没有好气的说道:“娘子,日进斗金不可能,如果过段时间我那新酒出来了,叫你日进百银应该是可以的。”
谢文姬见他表情,知道这是自己想多了,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可杨勉说到新酒时就连她刚才的本意——提醒杨勉要节约花银子,不能大手大脚的想法也给忘的一干二净。
她忙一脸期盼的问道:“杨郎,现在也不愿意说出新酒的名字吗?”
杨勉听了,一脸苦笑的应道:“娘子,不是我不说,而是说出来后,如果你某天说漏了嘴,我怕别人会早你上市售卖的,如果那样反而会对你不利。”说到这里,他又斟酌一番,接着说道:“这酒说白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听了名字后,稍加斟酌都是能想出来的。它不同于桃花酿,需要发酵、蒸馏,才能得好酒。我这么说,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杨勉还是抱着他前世的思维想问题,认为点了要敢想就没有做不出的事。他前世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你想得出,我就做得出。杨勉确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前世今生两个时代的人,知识是不对等的。
可这个时代,每三年才举行一次科举,而上京考试的人,也就区区几百不到上千的人而已,并且这些考生不并重于理科或格物,以做锦绣文章、吟诗作赋而为目的,更有甚者,三五才子以吟风月艳词而自豪,而这些人才是世人眼中推崇的对象。
可以想象,当杨勉做出水车来后,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也就不难解这个时代的格物学难以推广了——他们对于格物还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就算是这水车在平民中引起巨大反响,而传入那些文人仕子耳中,只会微笑说,“此乃小道,于治国无用,乃奇技淫巧之物罢了。”
就算是杨勉葡萄酒在外传的震天响,估计也很难有人做出来的。
谢文姬见杨勉越说脸色也越凝重,在听了杨勉的话后,这事关自己的事业还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她还哪里敢多问。并且这酒酿出来后也是自己独家售卖,到那时自己还能不知道那酒的名字,何必急于一时呢。
谢文姬想通了,心里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自从听杨勉说起新酒后,她便对那酒名很是好奇,想知道这酒名是不是又如桃花酿一般,不知是高雅还是低俗。可那桃花酿喝了以后,当真是面色艳若桃花。今天听杨勉这样一说,才知道他是有苦心的,这人还真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