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乐意忘忧的总是自己人(第2页)
当然,他们也将不熟悉的郑海鹏也同时介绍给克利集团公司的员工们了。听了姚欣怡跟苏小妹的介绍,员工们当面不敢议论什么。背的里评头论足,夸夸其谈。
总体上认为姚欣怡不对的人占大多数,对姚欣怡嫌穷爱富员工们不敢苟同。另外有一种看法比较客观,认为苏晓刚在姚欣怡心目中已经失去当初姚欣怡拼命追求他的那种新引力已经失去光彩,且黯然无光;
亦或,是姚欣怡在苏晓刚身上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但大体上就这两种占比例多些。平时,有谁敢对自己任职的克利集团公司董事长评头论足?
即便姚欣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隐忍。
东方人讲究的是端奶奶碗就得受奶奶管,不说人家为什么会发家致富,而你则沦为奴仆,有人将这些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从员工私心来讲,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姚欣怡他们不敢妄言,但对郑海鹏那看法就不一样了。
他选择跟姚欣怡在一起,就注定要接受克利集团公司员工背后对他的口诛笔伐。人家苏晓刚跟克利集团公司员工相处历来和谐融洽,大家也习惯跟苏晓刚打成一片,有说有笑。
不过,人无完人,也有人看苏晓刚不顺眼。就是认为苏晓刚靠小白脸征服姚欣怡那部分人。
大多数人还是因为苏晓刚在克利集团公司员工心目中行为举止耳熟能详,由于郑海鹏跟他们之间的格格不入产生逆差。
郑海鹏注定在克利集团公司员工面前,因为抢夺他人未婚妻而黯淡无光。苏晓刚终因被姚欣怡无情抛弃而挽得众人怜悯与同情。
难怪,所有手里持花的人一个个都冲向姚欣怡而并非郑海鹏。
员工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郑海鹏,你是个不光彩的小人。
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抢夺别人同床共枕五年之久的妻子,无论你是用什么样的手段,还是因为你的地位多高,实力多强,在克利集团公司员工的心目中,人们更多的是看习惯了苏晓刚,而非你郑海鹏。
承认,你用实力从苏晓刚怀里夺走了姚欣怡。
但这绝非克利集团公司员工们内心里的向往,所谓路不平旁人铲,苏晓刚无能为力反抗,更多的是选择无奈的从克利集团公司的后勤部部长职位落寞,选择接受现实。
克利集团公司的员工们心明如镜,对郑海鹏这样的喜欢挖别人墙脚的小丑,用行动将他晾在一旁。他们为苏晓刚打抱不平也只能做到这里,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微薄之力。
其余的,克利集团公司的员工们也只能跟苏晓刚一样,接受现实的拷打。
也算是他们没有白认识苏晓刚一场,平易近人,历来是苏晓刚与生俱来的专长。或许,即便将苏晓刚放在贵族豪门的生活圈子之内,他也不可能做到像郑海鹏、姚欣怡那样的藐视大众,唯我独尊。
在欢迎姚欣怡的人群里,苏小妹跟谢晓梅两个人站在最后排。
这样的表现机会她们俩认为不需要,留给员工人即东海市的社直机关组成的欢迎队伍。
包括记者,新闻媒体。
谢晓梅在姚欣怡回凯达尔市的一个月里,肚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膨胀是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饭量加倍,在克利集团公司的食堂里,她自己吓得都不敢亲自去打饭。
所有这些在公共场合容易被人发现的事,皆由苏小妹为谢晓梅替代,难为苏小妹了。
随着苏晓刚被姚向阳跟巫晓兰赶走,海景房里空空荡荡。
郑海鹏不差钱,原来的郑氏企业在高盛集团公司每年的订单,足以让郑氏企业在一年内赚得盆满钵满。
包括郑志学在东海市名下的内衣服装加工厂,年利润在三五个亿之间是铁炮轰不掉的存在。
特别是郑海鹏在开普敦天然矿山开采权的竞标成功,这一笔他就赚的一百多个亿。
还不是像姚向阳那样的,从开采到加工形成品整条流水线。
如果开普敦竞拍成功的不是郑海鹏,而是姚氏企业的姚向阳,那至少每年的净收入在千亿级别收入以上。
不然呢,人家巫晓兰举牌想以压倒一切实力竞拍到最后,依靠的就是凭自己对天然矿石独特的了解。如果不是被姚欣怡制止话,怎么可能轮到他郑氏企业,不自量力!
姚向阳知道那是他未来女婿郑海鹏在背后找人替他竞拍的目的只有一个,郑氏企业在开普敦的竞拍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