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外强中干(第2页)


 唉,我说苏小姐别多想了,我们不能病急乱投医,胡乱猜测会影响办案进程。


 我知道你找不到苏晓刚心里着急。


 就像姚欣怡跟苏小妹、谢晓梅三个人一样,他们不仅仅是打电话给你,也同时打电话问我苏晓刚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我们的开普敦工作。


 你知道我是怎么回答他们,直接让他们在东海市去查苏晓刚的仇家。


 你说他在开普敦刚来没几天,哪来的仇家?


 绑架,人家绑架他苏晓刚首先得知道他苏晓刚具备绑架和勒索他的条件啊?


 你堂弟苏晓刚有这方面条件吗?


 、如果有,那也是东海市人第一个知道的啊,开普敦本地人也不了解苏晓刚的经济实力怎么样。


 包括你我,之所以帮忙为他找得一份工作,不就是为了卖个人情给你,你也是为了卖个人情给他苏晓刚吗?


 如果上面这些条件都不构成苏晓刚在开普敦被人绑架的理由,那么我们俩可不可以推断他是被仇家算计了呢?


 开普敦,苏晓刚绝对没有任何仇家,你我都知道。那么,剩下来的只有在东海市寻找他的仇家了。\"


 薛峰每一句讲话,苏筱羽都洗耳恭听。


 她知道,今晚自己来的目的不是跟薛峰浪费口舌,而是自己要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不愧为是律师出身,苏筱羽在自己宿舍指天誓日的想法,到了薛峰面前几句话就给郑海鹏解脱出来。


 瞬间,苏筱羽的思路被薛峰带进沟里。


 按照薛峰的思路,苏筱羽在酒桌上开始想着怎么去跟姚欣怡她们仨联系,让他们尽快在东海市找出苏晓刚的仇家。


 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薛峰为给郑海鹏解脱,将苏筱羽的思维带入到东海市的与苏晓刚发生冲突的仇家身上。


 这不刚好与苏筱羽之前的推断和想法大同小异,毫无二致么!薛峰也算是精明强干之人,律师的头衔可不是空图虚名。


 他今天的目的,倒不是跟苏筱羽讨论与苏晓刚失踪相关的事,而是一心想让苏筱羽跟自己加深彼此理解,最后能使两个人成为好朋友。


 观察苏筱羽今晚的言行,薛峰迅速调整自己战略。\"薛律师,你说的也是,我们还是从东海市着手。


 当然,也要从姚欣怡那里着手。我不相信我弟弟要求离开东海市跟她姚欣怡没任何关系,他现任丈夫郑海鹏我想也绝对脱不了关系。


 凭我对苏晓刚的了解,他不是个令人讨厌的人。


 可是,就在他打电话让我给他找工作的时候,他却决绝的要求我在离开东海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帮他找工作都行,前提是越远越好。


 不然呢,他怎么会来到遥远的开普敦来上班?\"苏筱羽说得也很坚定。


 看来,不能继续跟苏筱羽讨论苏晓刚的话题了,言多必失,薛峰给自己敲响警钟,吸取以往打官司的教训。


 做律师的人,在任何一种场合都不能跟任何人留下证言证词,这是薛峰的职业病,也是薛峰做人的诀窍。


 当然啰,这样的生活诀窍不是薛峰一代人的发明,而是在他爸爸薛昌耀,妈妈雷晓萌那一代人身上薛峰就受益匪浅。


 与其说他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那么,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的教育皆为社会知识。


 比如下不得辣手做不得医生,同情心,是弱者的专利,是无能之辈的标志性招牌等等。


 脍炙人口的所谓善良,是强者的使用工具,是穷人身上的特殊标志;道德,是穷人追捧的对象,是弱者思维逻辑,却是强者的口头禅。


 规矩,为穷人量身定做,为富人开脱罪责,至少,薛峰从小就受到与老师教导的截然相反家庭教育。


 在大庭广众之上,薛峰从爸爸妈妈的身上看到的是冠冕堂皇,正颜厉色,慷慨陈词的标语式的宣传口号。


 遇到正规场合,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出口成章仿佛已经成为他爸爸妈妈为人处世的生活惯例。


 在自己家里,对那些亲自登门拜访的人,欢声笑语,热情似火。


 茶余饭后,窃窃私语,鬼鬼祟祟。


 从小,薛峰受到爸爸妈妈双面人生的言传身教的熏陶。


 在上学期间,即便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却依旧个性张扬跋扈,不可一世,那是因为来自薛峰内心里的自傲,是贵族学校与纨绔子弟身份,令他凌驾于别人之上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