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逃避也是一种伤害

郑大海、雷小青夫妻俩也知道这些道理,钱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但肯定不是什么坏事。

 

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千万不能没有钱。

 

一生中没有七债八负,牢里没罪人,家里没病人,健健康康的活着。

 

吃不愁,穿不烦,丰衣足食,儿孙满堂。

 

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快快乐乐。

 

有事做,有钱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便是心安。

 

现实却告诉我们,只要是人类,就有赚不完的钱,做不完的事。

 

岁岁年年,日复一日,越有得越贪;

 

越穷者越发善良,越富者越发精打细算,雁过拔毛。

 

铁公鸡拜年一毛不拔人,大多是有钱人。

 

她们宁愿施舍巨额香火钱,也不愿意搭救穷人一把,其原因很令人扎心。

 

在佛前施舍,为的是给自己子孙后代祈福祷告。

 

在穷人面前给予或者施舍,反而会助长人性中惰性思维,不予付出与努力。

 

就像养牛奶牛的宁愿将卖不掉的牛奶倒掉,也不愿意施舍给穷人;

 

卖包子店老板宁愿将卖不掉的包子倒了喂猪、也不愿意施舍给吃不起饭的人道理是一个样,以防人类惰性思维泛滥成灾。

 

郑海鹏跟姚欣怡都是这样的群体,她们总是有赚不完的钱,使不完的计谋,心窝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证明人类的思维永远是越多越好。

 

只要是人,只要具备任意选择的条件,便会不失时机,挖空心思往自己的目标使出浑身解数,头打扁也要往里钻。

 

所以,我们说郑海鹏即便没有跟姚欣怡结婚,或者,是除姚欣怡以外的另外一个人结婚,他依旧会在选择性伴侣这方面,一往无前的不断的走在选择的路上。

 

这种现象不仅仅仅局限于男性,女性也是如此。

 

前提是,只要她们认为自己具有这方面的资格及条件允许,便会飘飘然。

 

姚欣怡甩掉苏晓刚,我们说不全是姚向阳跟巫晓兰的错。

 

她自己内心里也有一种玩腻了的感觉,对苏晓刚的感情,姚欣怡拿当初跟谢晓梅第一次见到苏晓刚时的情形,那一会的她是生怕苏晓刚离开,而不得已将他强聘克利集团公司相比较,那简直就是霄壤之别。

 

再说了,虽然对中学时代的郑海鹏有所厌恶,但十多后凯达尔市的成年人以后的邂逅,重燃两个人之间的陈年旧事,对以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的忠实崇拜者,姚欣怡见了不免有些心动与回忆。

 

想尝试一下曾经的追求者与自己之间的情感互动,在姚欣怡内心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萌动。

 

当爸爸妈妈将苏晓刚赶走的一刹那,姚欣怡第一印象表现出来的不是难过,而是有一种莫名的被解脱的感觉。

 

不然呢,借用爸爸妈妈之手,将失去新鲜感的苏晓刚抛弃,何尝不是她一种求之不得的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

 

因而,对苏晓刚的悻悻离去,姚欣怡还是有点既不高兴也不失落的样子,也谈不上内心里的五味杂陈的滋味。

 

期盼一种新型的男女关系的尝试,姚欣怡内心里从见到郑海鹏对他大手笔赠予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想法。

 

即便当初她还是给足了苏晓刚的面子,没有当着郑海鹏的面,对苏晓刚像现在这一点加以羞辱。

 

所以说,金钱与地位对男人来说,你无论如何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得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这两样东西你一样也不具备,那你这辈子,包括你的下辈子或将成为底层人士百分之一百的存在。

 

要想脱离底层人的生存模式,与底层人的思维,必须有几代人的叠加努力才能获取。

 

在西方人的社会里,这人踩人,人为难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魔咒,没人能打破因魔咒而形成的牢笼。

 

要想走出西方人贫民窟的底层人生活圈子,尤为艰难。

 

难就难在不是不努力,而是那些已经进入富人圈子里的人,千方百计的想方设法将你按在底层人的圈子之内摩擦,让你动弹不得。

 

因为她们知道,当更多的人进入上层建筑领域圈子的时候,她们的地位将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因而,那些先走一步,进入富人圈子里的人,齐心合力打压底层的生存空间。

 

主要是让你子子孙孙永远走不出底层人的生活圈子,这就是所谓的森林定律。

 

强者文化,比森林定律更可怕的圈子文化,是以富人圈子的命运学说,愚民、忽悠更多人满足于现状,才是阻挡社会进步的真正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