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让你成长人和事就叫社会(第3页)
其他我不敢保证,提供厂房这一块,我敢说在东海市我说第二,就没有人敢在我郑氏企业面前说第一,这还真的不是吹牛皮!"
郑志学说得铿锵有力,苏晓刚听了捂嘴偷笑。
心里想,还什么郑氏企业,混到明年你们家郑氏企业就要六国全归司马懿了。
人家高盛集团公司,早就将你们郑氏企业纳入自己的腰包了。
只有你们这些蠢驴,还继续相信郑氏企业是独立门户的存在,真是笑死人了。
郑志学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说大话、吹吹牛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苏晓刚也乐意接受。
可这一会在他心里,那曾经的姚欣怡,苏小妹、谢晓梅、谢昊明、苏小三、薛峰等等一批人,苏晓刚对他们中没一个好印象。
包括姚欣怡的爸爸姚向阳,姚欣怡妈妈巫晓兰,还有他见过的谢天罡、巫晓芬、巫小青等等。
,!
但凡被苏晓刚接触过的人,他对这些人连见上一面都感觉丢人。
倒不是苏晓刚认为自己地位被抬高了,关键是跟这些喜欢内耗的人在一起,苏晓刚顿感费力。
他想活得简单点,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不想给人打工。
如果这辈子靠给人打工翻身做主人,那也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纵观未来,遥看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生命旅程,苏晓刚得出来的结论是: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你就得自己大胆的跨出固定而又稳诚满足现状的圈子。
靠给别人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一辈子的人,是个只擅于满足现状的胆小鬼所为。
在这样的一群人中,不以欲望与追求作为人生的生活过起点,而是以所谓的固定收入,铁饭碗,作为自己生命中的起点。
不愿付出,害怕更多的担当与承担,只求平安过度,将自己的生活成本降低到最低。
只要不超出自己能力能承受的范围,就能坚持到退休的那种人,作为普通人的中的一员,是很难走向人生的金字塔尖。
一个人一生中不冒一次险,不去给相信自己一回,算是白活了。
我们说只要努力过,哪怕遭遇失败也是虽败犹荣。
比起那些坐享其成人的人生,我们只要奋斗过,就是死而无憾。
苏晓刚学校刚毕业期间,由于受到大多数人的指点与引导,创业对一位莘莘学子来说,犹如白纸一张。
他们不知道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会遭遇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走出校门,首选工作是考公务员。
谁都知道,那才是真正地铁饭碗。
然而,当我们面对万分之一的公务员招考队伍的比例时,大多数人被万分之一的比例吓得不敢跨出这一步。
没有自信,索性选择放弃。
没背景,索性连想都不敢想。
于是,国营国企成了有抱负青年的第二首选目标。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你不试一下就不知道现实有多打脸。
忙碌一阵,才知道自己选择的同样是一条不归路。
有些部门,哪是普通人家孩子进得去的地方。
以血清关系作为继承纽带的国企,公开招工不过是一则幌子。
没有人愿意干的工作岗位,才能挂牌公开招工。
企事业单位,有的是定向培养,专业对口。
诸多单位,根本不是普通人家孩子进得去的地方。
想进去,那也是过五关斩六将,踩着别人的肩膀杀出一条血路,还要自己拥有绝对的,旁人无法比试的人中龙凤才能进得去的地方。
你想想看,进去的都是人精。
人精的数量,也不会低于万分之一的比例吧?
有背景的人家,就像谢晓梅她们家一样,爸爸妈妈在她还没从部队转业回来,就给她在银行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苏晓刚就没这样的背景了,他只能自己按照爸爸妈妈平时对他灌输的,什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结果怎么样?
还不是被残酷的现实打得鼻青脸肿。
在京城找不到爸爸妈妈口中的稳定的工作,还白白的浪费了自己将近一年的青春年华。
时间稍纵即逝,青春一去不返,一年时间给苏晓刚的教训即是到处碰壁、到处被骗。
不是被中介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坑蒙拐骗,就是被私企老板无辜解聘。
唯一学到的即是花钱买了血的教训,怎么去识别那些危害年轻人的社会渣渣。
喜欢十维空间的神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