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我可一直都是守法经营的啊
车辆在拥挤的过道上缓缓穿行,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门口堆满了钢筋、瓷砖和木材。刺耳的切割声、工人们的叫喊声、货车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嘈杂而混乱的交响乐。
刘建军的“宏盛建材”店,就淹没在这一片杂乱的招牌之中,毫不起眼。
赵承平和小张下了车,换上了便装。他们没有立刻进去,而是在斜对面一个卖五金配件的摊位前停下,装作挑选商品,实则在暗中观察。
店面确实不大,像一个被货物塞满的洞穴。门口堆着几摞码放得还算整齐的瓷砖样品,里面则被一排排的货架挤占得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腻子粉、水泥袋、成卷的电线、pvC管……各种建材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有些呛人的味道。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站在柜台后,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地按着,嘴里还跟一位前来询价的顾客热情地介绍着什么。他就是刘建军,和照片上一样,微胖的身材,穿着一件沾了些灰尘的蓝色工作服,脸上挂着那种生意人特有的、真诚中带着几分精明的笑容。他看起来,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的普通人。
观察了足有十分钟,赵承平才迈开步子,带着小张朝店里走去。
“老板,忙着呢?”赵承平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柜台后的刘建军听到。
刘建军闻声抬起头,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就看到了赵承平和小张。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职业习惯让他瞬间判断出,这两人不是来买建材的。他们的气质,与这个嘈杂的市场格格不入。
“两位……买点什么?”刘建军放下了计算器,笑容里带上了一丝询问和戒备。
赵承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警官证,在他面前亮了一下。证件上金色的警徽,在店铺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
“警察。”赵承平言简意赅。
那一瞬间,刘建军脸上的笑容明显地僵住了。那是一种非常细微的变化,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看不见的石子,只泛起了一圈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的瞳孔有零点几秒的收缩,握着计算器的手,指关节也下意识地绷紧了。
“警察同志?”他脸上的表情由职业性的热情转为一种恰到好处的惊讶,带着一丝普通市民见到执法人员时的局促和不解,“这……这是有什么事吗?我……我可一直都是守法经营的啊。”
赵承平没有理会他的自辩,他锐利的目光像手术刀一样,紧紧锁定在刘建军的脸上,不放过任何一丝肌肉的牵动。
“我们今天来,不是查你的生意。”赵承平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在这间堆满货物的狭小空间里回响,“我问你一个人,你老实回答。”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那份无形的压力在空气中慢慢发酵、膨胀。小张站在他的侧后方,双臂抱胸,同样用审视的目光,从另一个角度施加压力。
店铺外市场的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都变慢了。
“王德海。”赵承平缓缓吐出这个名字,一字一顿,清晰地砸在刘建军的耳膜上,“你,认识吗?”
就在这个名字被说出口的瞬间,赵承平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想要看到的东西。
刘建军的瞳孔,在那一刹那,不受控制地收缩了一下,就像被针尖猛地刺到。他脸上那副精心维持的、略带困惑的表情出现了一丝裂痕,尽管只有短短的半秒,但那转瞬即逝的僵硬,却像黑夜中的闪电,清晰地烙印在了赵承平的视网膜里。
他愣住了。
这一下的愣怔,不是在努力回想一个陌生名字时的茫然,而更像是心中紧绷的弦被突然拨响时的震颤。
“王……德海?”刘建军的喉结上下滑动了一下,他似乎想用一个疑问的语气来掩饰刚才的失态。他低下头,避开赵承平的目光,拿起柜台上的一支笔,在废纸上无意识地划着,像是在为自己的思考争取时间。“哦……哦!想起来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点,带着一种“恍然大悟”的刻意。他抬起头,脸上重新堆起了笑容,但这笑容,比刚才显得更加勉强和油滑。
“警察同志,你们说的是不是那个个子不高,人有点蔫儿的那个?前段时间,对,就是上个月吧,在我这儿打过几天零工,帮着卸货、搬水泥。干活还行,就是话不多。”
这番话说得非常流畅,细节也很具体——“个子不高”、“人有点蔫儿”、“卸货搬水泥”,听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承平不动声色,继续追问,语气平淡得像是在核对一份普通的送货单:“既然只是临时工,为什么你手机里,有他最近几个月打给你的五次通话记录?”
这个问题,显然也在刘建军的预料之内。
“嗨,这不就是为了叫他干活嘛。”他摊了摊手,表现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有时候店里突然来了大活儿,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打电话问问他能不能来搭把手。他那人也是,有时候来,有时候说有别的事儿了,所以就多打了几个。”
他解释得天衣无缝,完美地将一个亡命之徒和一个小老板之间的诡异联系,包装成了一段再正常不过的临时雇佣关系。通话时间短?——叫人干活,几句话就够了。全是王德海打过来?——他可能是在问有没有活干。逻辑上,都能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