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茅山法脉(第3页)

 另外川茅体系中的一些民间法教,虽然不直接以茅山命名,但与茅山法教有一定的渊源。

 如梅山法,鲁班法等。

 民间素有“茅梅法”“鲁梅法”的说法。

 同时由于西南地区靠近天竺密宗,因此从西传茅山发展出了一支融合了佛道民法的法教,叫西天茅山,并由西天茅山衍生出了什么如来教、大圣教之类的。

 ……

 茅山法脉除了上面的四传之外,还有几个比较特别的。

 比如:茆山派。

 茆山的茆,音跟茅相似,但跟上面的南传茅山和四川茅山不同,茆山并非出自南茅或者川茅、北传茅山等,相反,或许是因为发音跟茅山太过相似,以至于民间很多人都会把它当成茅山。

 此派源于赣江流域,最早习闾山正法,后逐渐演化出以霸道为主的法术体系,讲究以武制邪。

 江湖中的一种点穴手法——五百钱功法,就和此派有很大渊源。

 后来此派在两广地区,又分出了如茆山红莲等专门以邪法治邪,以恶法制恶的派别。

 ……

 说到这儿,或许大家也注意到了,我在介绍上面这些茅山分支的时候,很少单独拎出一个特定门派来介绍。

 其实这些所谓的茅山分支,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都突出一个“杂”字。

 所谓 “杂”,既杂于这些民间门派冠着道教的名号,将民间巫术与地域文化混融,更杂于重法轻道的偏执以及部分门派属于商业功利化的驱使。

 就像无根之木,看似枝繁叶茂,实则离正统道教“道为体,法为用”的核心越行越远。

 它们当中,相当一部分都醉心于占卜、符咒、仪式、僮身,很少甚至根本不在乎致虚守静的修心本源。

 这跟现在一些玄学爱好者经常问我“八字和紫微斗数谁更厉害”一样,本质上,都过于执着于形式和技法的比较。

 而在我上述所说的茅山法脉中,打伤骆紫嫣的那个凶手,所在的门派三尸灯会,就来自于南传茅山中的一个分支。

 这个分支,还得从90年代的气功热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