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法国的行动(第3页)

 

虽然不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但开疆扩土同样也是极大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刚上任不久就信心满满发动战争的茹费里,他的11位前任在总理的位置上几乎没有什么作为。

 

是的,自普法战争之后成立共和国开始,法国在这十来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了十一位总理,这样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夸张了。

 

虽然法国拥有总统和总理两个职位,但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的实际权力是要比总统大的。

 

国家元首当然是法国总统,但法国总统只负责外交和军事,行政权则在法国总理的手中。

 

平均一年换一位总理,可想而知法国政坛的局势在这段时间有多么混乱了。

 

此时的法国总统由民众选举,法国总理则是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党派任命。总理的频繁更迭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法国政党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也极深。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之所以削弱了总统的权力,也算是拿破仑三世的前车之鉴。

 

拿破仑三世在成为法国皇帝之前通过选举担任法国总统职位,当时法国总统权力极大,这也为他后来实现军事独裁并且重新成立法兰西帝国奠定了基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削弱总统权力,也正是为了防止类似拿破仑三世复辟之类的事件发生。

 

外交权和军事权掌握在总统的手中,这其实也是茹费里询问外交大臣和陆军大臣的原因。

 

只要两位内阁大臣支持茹费里,哪怕总统反对,茹费里也是有应对办法的。

 

毕竟此时法国的民意是支持战争的,在屈辱的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人也需要许多场战争的胜利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此时的法国总统要是敢直接拒绝茹费里的提议,恐怕第一个不满意的就是选举他的法国民众。

 

果不其然,因为新闻报道早就报道了此类新闻的原因,茹费里在内阁会议上提到了入侵突尼斯的提议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内阁大臣敢反驳这样的提议。

 

法国的民意可不是开玩笑的,其他国家的民众哪怕再愤怒和不满,大部分时候也只是爆发相关的游行而已。

 

法国民众可不会开玩笑,战争是第一天拒绝的,游行就会在当天爆发。至于第二天,那当然是相关的革命和起义了。

 

法国民众特别是巴黎市民对此已经很有经验了,他们十分了解巴黎市政府和法国政府的驻地,也相当了解巴黎市区武器库的所在地。

 

连法国的国王都能被送上绞刑架,更别提只是民意选举上来的总统了。只要不傻,就绝对不会拒绝相关的战争提议。

 

除非这样的战争法国民众也不支持,但对于此时的法国民众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普法战争带给法国民众的屈辱太过浓烈,急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来发泄一下。

 

法国政府的官员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不管是内阁政府还是法国议会,对此都是双手双脚的赞同态度。

 

在一片赞同之下,法国政府也立即开始了对于战争的准备。

 

茹费里不傻,虽然法国不怕意大利,但如果能瞒着意大利进行殖民,那肯定是再好不过的。

 

等到法国全面占领突尼斯的时候,就算意大利人发现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突尼斯的局势。

 

虽然意大利统一的时间比较晚,但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人盯上突尼斯的时间甚至比它统一的时间还早。

 

早在撒丁王国时期,就有大量的意大利资本和个人前往隔海相望的突尼斯进行相关的殖民和经营活动。

 

随着撒丁王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政府也亲自下场,参与了对于突尼斯的渗透。

 

虽然位于非洲,但突尼斯是一片相对肥沃的土地。突尼斯的面积高达16万平方公里,这已经是意大利的一半还要多了。

 

这也是意大利盯上突尼斯的原因,土地肥沃,可开垦的耕地多并且离本土很近,这不就是天然的殖民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