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新制度(第3页)

 据吾和陛下以及诸位公子的探讨,这新的官员选拔制度称为科举制。

 科举制分为县试、郡试、会试以及殿试!

 县试:就是各县管辖的乡和村落的学子到县城参加考试。只要考试对象就是读完六年义务教育的学子。

 一旦通过考试者便会被各郡的大学录取。

 郡试:就是郡城举办的考试,针对的是读大学的学子和那些读完大学后的所有学子,无论有无在大秦任职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

 同样这些人一旦通过考试便可选择就读国学院或者到大秦各地当任县令

 会试:就是那些入读国学院的学子在咸阳参加的考试,这些人一旦考过了,他们可以选择继续参加殿试或者入住国学院研究所为大秦效力。

 至于殿试便是那些考过会试的学子参加的考试,他们会在咸阳宫进行考试,一旦通过了殿试,他们便可在咸阳或者其他郡城当任要职。

 同样的大秦的武将也是如此,不过武将的考试要苛刻一些,除了要通过文试还要通过武试,这一类人一旦通过考试了,通常直接任命为先锋将。

 当然武将的选拔不止是考试,还可以选择入伍当兵,通过在军中表现来竞争将军之位,这一类武将到时也会学习知识,但这一类人一脱颖而出必是将军之位!”

 众人听着李斯说出来的政策也是非常震惊,陛下这哪里是整改,这简直就是抛弃原来的官员选拔制度,重新创建一个制度。

 这种制度之下,任何一个官员都是有真材实料之人啊,当然这种人才选拔方式也是最为残酷的。

 不过对于养心殿的大臣来说,这些人才选拔制度根本不影响他们,毕竟谁不希望自己手下都是能人啊,这样他们以后处理朝政也会轻松很多。

 众人震惊之余也为儒家那边的官员祈祷了,在这种苛刻的选拔制度之下,可以说整个儒家一派的官员基本将近八成会被淘汰。

 在朝廷中,可以说百官大部分都看不起儒家官员,认为他们只会死读孔孟和儒家书籍,在朝堂中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要不是之前嬴政需要儒家的支持,恐怕百官早就把儒家赶出朝堂了!

 现在好了,有了这人才选拔制度看以后儒家弟子怎么在朝廷当官,甚至在新的官员考核制度之下,估计将会有一大批儒家官员要被淘汰出朝堂。

 “陛下,这个制度,臣无异议!在此制度之下,相信以后那些无才无能的人断然不能轻易入朝为官,这样既可以让那些人知道我大秦从不收废物,又可以让百姓得到一个晋升的机会!”

 王绾调整心态后便直接点明。

 “是啊,陛下,特别是武将选拔,只要思想不滑坡,未来大秦的武将必定可以长盛不衰!”

 “哈哈哈,王翦、蒙武,你们就知道武将那点事!现在大秦的武将还少吗?

 韩信、你们的弟子!英布、季布等等那些不是良将!

 现在军武院也成立,未来大秦的武将只会越来越多!”

 嬴政闻言也是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