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407章 满剌加经略使司(第3页)

 

这些政策迅速稳定了满剌加的局势,各族群对明军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尤其是马来人,他们早已厌倦荷兰人的压迫,对明军的到来甚至抱有期待。

 

三个月后,太子王锦繁率领的犒师船队抵达满剌加。随行的还有皇四子王锦华,以及大批文官、工匠、礼部官员。

 

郑宏率明军将领在港口列队迎接。太子王锦繁身着明黄龙袍,在侍卫的簇拥下走下舷梯。郑宏单膝跪地,高声道:\"臣郑宏,恭迎太子殿下!\"

 

太子微笑上前,亲手扶起郑宏:\"郑爱卿平身!此战大捷,扬我国威,父皇甚慰!\"

 

随后,太子在满剌加城内举行了盛大的犒师仪式。明军将士每人赏银二十两,军官加倍。阵亡将士家属获抚恤金百两,并由朝廷赡养。

 

次日,太子代表永昌帝宣布设立\"满剌加经略使司\",由皇四子王锦华出任首任经略使,统管满剌加军民两政。王锦华虽年轻,但精通政务,曾在福建、广东历练,对南洋事务颇有见解。

 

与此同时,太子亲自选址,在满剌加城内兴建\"郑和庙\"。这座庙宇规模宏大,正中供奉郑和塑像,两侧陈列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宝船模型以及当年满剌加苏丹赠予大明的礼物。庙成之日,太子亲自主持祭典,马来酋长、华人领袖、印度商人均受邀观礼。

 

郑和庙的建立,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向南洋诸国宣示——大明回来了!

 

在朝廷官员接手满剌加政务后,郑宏将城防移交王锦华,随后率舰队驻扎马六甲城,准备下一步行动——攻打荷兰人在锡兰的据点科伦坡。

 

满剌加,这座历经沧桑的港口城市,终于迎来了新的时代。在大明的统治下,它将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南海霸权的象征,以及——郑和精神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