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436集 最后的裁决(第2页)

 

卡文迪许躬身领命:“陛下英明。另外,对于教皇敕令中要求的‘归还掠夺财物’和‘释放俘虏’,我们可以在细节上做些让步,释放部分低级船员和士兵,归还一些无关紧要的货物,以示‘尊重’。但核心利益——孟买城及其控制权,绝不动摇!”

 

**教皇厅的权衡与“和稀泥”**

 

当英格兰这份洋洋洒洒、充满“正义凛然”与“委屈求全”的申诉书,连同那份与葡萄牙的“友好协定”副本送达梵蒂冈时,徐静姝正在花园中品茶。她拆开火漆封印的羊皮卷轴,快速浏览着英格兰人的辩解之词。

 

“呵,‘主持正义’?‘为友邦雪耻’?”徐静姝的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指尖轻轻敲击着白玉茶杯,“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这威廉·卡文迪许,倒是个玩弄文字的好手。”她将文书递给侍立一旁的枢机主教,“你怎么看?”

 

枢机主教仔细阅读后,谨慎地回答:“陛下,英格兰人的说辞…虽属狡辩,但并非全无依据。孟买确系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此乃事实。英格兰打着‘助葡复土’的旗号,至少在表面上,占据了一丝道义的边角。若我们一味坚持原敕令,强行要求英格兰完全撤出,恐怕会显得…有些过于偏袒荷兰,且干涉他国‘正当’的盟友互助行为。”

 

徐静姝抿了一口清茶,目光投向花园中盛开的玫瑰,眼神深邃。她对荷兰和英格兰确实都没有多少好感。荷兰人贪婪、精于算计,在美洲就曾联合英法攻击郑宏;英格兰人更是野心勃勃,利用大明出售的武器四处扩张,还试图挑战她在美洲促成的秩序。两者在印度洋的狗咬狗,在她看来,不过是殖民强盗间的内讧。

 

“本宫自然知道英格兰在强词夺理,”徐静姝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葡萄牙?不过是他们用来搽脂抹粉的幌子罢了。真正的目的,无非是抢夺荷兰人的蛋糕。”她放下茶杯,语气转为淡漠的务实,“但正因为双方都不干净,此事才不宜深究。强行判定谁对谁错,只会引火烧身,让教廷陷入无谓的纷争,更可能逼迫英格兰铤而走险,彻底倒向新教阵营,甚至联合其他势力对抗教廷权威,这于我大明在欧陆的布局不利。”

 

她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与其卷入这场肮脏的殖民地争夺泥潭,不如维持表面的“公正”,同时将这场风波转化为实际的利益。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最终的话语权从来只属于强者手中的刀剑和舰炮。大明需要的是欧洲保持一种微妙的、互相牵制的平衡,而非一方独大或陷入彻底的混乱。

 

“拟旨吧。”徐静姝对枢机主教吩咐道,声音恢复了教皇的威严,“回复英格兰女王及东印度公司:本宫已详阅申诉。尔等为友邦葡萄牙主持公道之举,其情可悯,其行虽激,然情有可原。荷兰东印度公司过往强占葡属领地,确属不当。鉴于此,原敕令第一条(完全撤出孟买)暂缓执行。”

 

枢机主教迅速记录着。

 

“然!”徐静姝话锋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英格兰之行为,仍有过当之处!悍然兴兵,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破坏印度洋和平,此乃事实!故,敕令第二、三、四条必须严格执行:

 

* **即刻释放所有荷兰俘虏(包括高级军官及重要商人),不得延误!**

 

* **归还从荷兰商馆、仓库及船只上掠夺之非属葡萄牙原产的所有货物、金银及重要文件!**

 

* **赔偿荷兰东印度公司因其军事行动所造成之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由教廷特使核定!**

 

* **严惩在战争中有滥杀、掠夺平民等暴行之军官士兵,将其名单及惩处结果上报教廷!**

 

枢机主教一边记录,一边暗自点头,明白这是教皇在给双方台阶下的同时,也在展示教廷的裁决权。

 

“最后,”徐静姝的嘴角再次浮现那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为平息争端,彰显上帝之仁爱与教廷之公正,也为避免此类因武力失衡而引发的冲突再度发生……本宫决定,特准荷兰东印度公司向大明帝国订购新型铁甲战舰两艘,规格与售予英格兰者等同(五千吨级,装备120毫米后膛炮十二门)。荷兰方面需以合理市价购买,大明将优先安排建造与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