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441章 迟来的巨龙:乌兰图雅使团抵达

历史的车轮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碾过,乌兰图雅使团及张彦泽的加强师,自1675年春季从北京浩荡出发,其行程却远非一帆风顺。当队伍行进至帝国新设的准噶尔行省与哈萨克行省的交界地带时,遭遇了哈萨克汗国内部几个桀骜不驯的大部落发动的、规模不小的叛乱。叛军试图切断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帝国命脉,劫掠商队。

 

面对突发情况,乌兰图雅展现出非凡的决断力与政治智慧。她并未选择绕道,而是命令张彦泽将军以雷霆手段迅速击溃叛军主力。张彦泽的加强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龙威”坦克在草原上的首次实战便展现出恐怖的碾压能力,配合步兵和“云雀”直升机的空中打击,叛军顷刻间土崩瓦解。然而,乌兰图雅深知单纯的武力镇压只能治标。她凭借自己蒙古黄金家族后裔的尊贵身份和在这些草原部落中如同“女神”般的崇高声望(源于她对部落的尊重、公正的调解以及之前代表大明给予的援助),亲自出面安抚各部首领。她召集大会,重申大明保护商路、促进贸易、尊重各部传统的政策,严惩煽动叛乱的少数头目,同时慷慨地赏赐忠诚和归顺的部落。在她的恩威并施下,动荡的局势迅速平息,两个行省的部落重新归心。这场平叛与安抚,虽然耗费了数月时间,却彻底稳固了大明帝国在这片战略要地的统治,其深远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

 

因此,当使团庞大的队伍终于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于1676年的春天(比原计划晚了近一年),出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斯库台(kudar),隔海眺望那座象征着东西方交汇点的伟大城市——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时,已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这迟来的巨龙,其威势丝毫未减。

 

消息早已传遍全城。当悬挂着巨大明黄龙旗、由钢铁巨兽(坦克、卡车)和前所未见的“铁鸟”(直升机)组成的庞大使团,在张彦泽将军率领的、军容鼎盛、装备着令奥斯曼士兵瞠目结舌的先进武器的明军护卫下,缓缓通过金角湾上的浮桥(加拉塔大桥),进入欧洲一侧的佩拉区(gata),并最终在托普卡帕宫外宽阔的皇家广场(今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区域)列阵时,整个伊斯坦布尔沸腾了,随即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近乎窒息的震撼与死寂之中。

 

**钢铁洪流的震撼展示**

 

按照事先的沟通和乌兰图雅的安排,在正式觐见苏丹之前,大明使团将在托普卡帕宫外的广场及周边开阔地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但极具冲击力的军事装备展示。这既是彰显国威,也是一种无声的威慑和谈判筹码。

 

穆罕默德四世苏丹在法佐·艾哈迈德帕夏及一众帝国核心重臣(包括新上任的远征军总司令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海军卡普丹帕夏等)的簇拥下,登上了托普卡帕宫面朝广场的高耸宫墙。为了看得更清楚,苏丹甚至命令撤去了部分遮挡视线的华丽帷幔。他踮着脚,努力望向广场,寻找着那位传说中的“漂亮东方美女”的身影。然而,首先映入他和大臣们眼帘的景象,却让他们瞬间忘记了美女,只剩下无与伦比的视觉与心灵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