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踏入罗刹之土
为首一人,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留着浓密的络腮胡,眼神锐利中带着历经战火的沧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正是曾在奇吉林城下亲身体验过明军恐怖火力,并最终因大明武器支援而扭转战局的沙俄名将——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维奇·罗莫达诺夫斯基元帅!
罗莫达诺夫斯基策马迎上前,在距离使团卫队警戒线外勒住战马。他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右手抚胸,向着被严密护卫的、那辆尊贵的“游隼”指挥车方向,行了一个标准的沙俄军礼。
“尊贵的大明太子妃殿下!沙皇陛下全权特使、陆军元帅罗莫达诺夫斯基,奉陛下之命,在此恭迎殿下及大明使团莅临!”他的俄语洪亮,经由通译传达。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使团队伍中那些比在奇吉林所见更加庞大、涂装更加肃杀的重型坦克,以及天空中低空盘旋警戒的“云雀”直升机所吸引。即使已见识过明军的厉害,眼前这支装备更加精良、规模更加庞大的力量,依然让他内心震撼不已。尤其是那几辆从未见过的、造型更加狰狞的重型坦克,其炮管口径之大,装甲之厚,远超之前所见。
乌兰图雅并未下车,只是降下车窗。她精致的面容在车窗后显得平静而威严。“有劳元帅远迎。请带路。”
“是,殿下!”罗莫达诺夫斯基再次行礼,翻身上马。沙俄的迎接队伍在前方引路,明军的钢铁洪流紧随其后,踏入了广袤而寒冷的俄罗斯腹地。
沿途的景象与奥斯曼、克里米亚截然不同。广袤的森林,泥泞的道路,稀落的村庄,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混合着松脂、泥土和一丝贫穷的气息。沙俄的农奴们远远地跪伏在道路两旁的田野或村口,惊恐而好奇地偷瞄着这支如同神话中走出的钢铁军团。沙俄的随行官员则努力维持着体面,但眼中对明军装备的惊叹与渴望,与奥斯曼人如出一辙。
**莫斯科的觐见与博弈**
漫长的旅途之后,莫斯科那标志性的、色彩斑斓的“洋葱头”教堂穹顶终于出现在天际线。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当使团队伍抵达莫斯科城郊时,沙皇甚至派遣了自己的长子,年轻的皇储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未来的费奥多尔三世),率领大批贵族和禁卫军出城十里相迎。
入城仪式盛大而隆重。莫斯科的街道被清扫一空,两旁挤满了围观的市民。明军坦克、装甲车、吉普车组成的车队在古老的石板路上碾过,发出沉重的轰鸣,与克里姆林宫城墙的厚重历史感形成奇特的对比。天空中,“云雀”直升机编队低空通场,旋翼的呼啸声盖过了莫斯科教堂的钟鸣,在无数莫斯科市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混杂着恐惧与敬畏的印记。
在克里姆林宫内富丽堂皇的多棱宫,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举行了盛大的国宴。阿列克谢本人年近五旬,身材高大微胖,面容威严,留着浓密的胡须,眼神深邃,透着一位统治庞大帝国多年的君主的精明与审慎。他并未如穆罕默德四世那般失态,但看到乌兰图雅步入大殿时,眼中依然闪过惊艳与凝重。而当他的目光扫过陪同乌兰图雅入殿、身着笔挺军装、佩戴自动武器的明军女侍卫时,那份凝重更甚。
国宴的奢华不逊于托普卡帕宫,但气氛却更加微妙和紧绷。沙俄的贵族们,尤其是那些参与了对奥斯曼和克里米亚作战的将领们,如罗莫达诺夫斯基、戈利岑公爵等,对乌兰图雅的态度既恭敬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们深知眼前这位太子妃背后所代表的恐怖力量,也亲身享受过购买大明武器带来的胜利果实(乌克兰的全面占领),更对大明向奥斯曼和克里米亚出售武器心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