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科伦坡海战
明黄缎面、措辞严厉、盖着大明皇帝鲜红玉玺的宣战诏书,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荷兰大议长康拉德·范德林的橡木书桌上。他肥胖的手指颤抖着,捏着这份来自遥远东方的死亡通牒,小眼睛里充满了极致的困惑与荒谬。
“亵渎……太皇太妃……妓女教皇?” 范德林喃喃自语,声音因为难以置信而扭曲,“我?我什么时候骂过那个东方的女教皇?我连她长什么样子都快记不清了!” 他猛地抬头,看向侍立一旁、脸色同样惨白如纸的外交大臣,“阿尔伯特!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外交大臣阿尔伯特·德维特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干涩:“议长阁下……我们……我们从未在任何官方或非官方场合发表过如此……如此不堪的言论!这完全是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范德林猛地将诏书拍在桌上,震得墨水瓶跳了起来,“可大明皇帝就认定了是我们!‘直斥为妓女教皇’!这是要亡我国灭我种啊!” 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冷汗瞬间浸透了昂贵的丝绸衬衣。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地翻动书桌上堆积如山的欧洲各大报纸。
《泰晤士河报》(英国)头版通栏标题:“荷兰的狂妄与愚蠢——范德林议长亵渎圣明将引火烧身!” 社论措辞严厉,将荷兰描述为“不知天高地厚、自取灭亡的蠢货”,并暗示英国“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必要时将维护欧洲文明世界的体面”。
《埃菲尔铁塔报》(法国)则带着幸灾乐祸的优雅讽刺:“阿姆斯特丹的粗鄙水手何时学会了维也纳宫廷的刻薄?范德林议长对东方圣座的侮辱,是其个人品格的彻底破产,荷兰应为拥有如此领袖感到羞耻!”
《柏林早报》(普鲁士)语气冰冷而直接:“愚蠢至极的挑衅!荷兰将为范德林议长不负责任的言论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普鲁士敦促荷兰立即无条件认错,避免战火殃及欧洲。”
《莫斯科快讯》(沙俄)带着斯拉夫式的直白与贪婪:“东方巨龙被激怒!荷兰的末日钟声已经敲响。沙皇陛下提醒所有欧洲国家,警惕大明扩张野心,并重申对波罗的海及北海地区安全的‘深切关注’。”
《奥斯曼日报》(奥斯曼帝国)的报道则充满了宗教色彩和隔岸观火:“异教徒的相互撕咬!荷兰亵渎东方‘女哈里发’,必将遭到真主借大明之手的严厉惩罚。苏丹陛下乐见异教徒势力削弱。”
没有一家报纸为荷兰辩解!没有一句质疑大明指控的真实性!清一色的批判、谴责、划清界限!这些报纸的态度,就是其背后君主和政府的态度!整个欧洲,都在用一种近乎默契的冷酷,将荷兰推向了孤立无援的绝境!他们恐惧大明的兵锋,更乐于看到这个商业竞争对手的毁灭!
“完了……全完了……” 范德林瘫坐在高背椅上,肥胖的身躯像泄了气的皮球,眼神空洞绝望,“他们……他们都在等着看荷兰的笑话……不,是等着分食荷兰的尸体……”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在大明帝国绝对的力量和其精心编织的“正义”大旗面前,真相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明需要一个理由,一个捏碎荷兰这颗“软柿子”的理由!而他,康拉德·范德林,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完美的祭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喃喃地念出这句刚刚从东方通那里学来的古老谚语,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泪的苦涩和彻骨的寒意。
恐惧驱使着求生欲。范德林连夜召开紧急议会。往日争吵不休的议员们此刻噤若寒蝉,巨大的恐惧压倒了所有派系之争。会议在一片压抑的死寂中迅速通过决议:
1. 立即派遣最高规格的使团,携带最丰厚的礼物(包括象征性的“赎罪金”),火速前往大明京师负荆请罪!无论对方提出何种屈辱条件,只要不亡国,一律答应!使团团长由德高望重的老亲王威廉·奥兰治担任。
2. 大议长康拉德·范德林即刻启程,亲自前往罗马觐见教皇徐静姝,当面“澄清误会”,表达最深刻的“忏悔”和“敬意”,祈求圣座宽恕!(尽管他内心无比清楚自己根本没骂过,此刻也必须“承认”自己骂了,并为此忏悔!)
3. 命令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范·迪门:收缩所有力量!驻扎在孟买、古里(卡利卡特)的所有舰船、人员、物资,不惜一切代价,火速向公司总部科伦坡集结!加固要塞,准备死守!为政治解决争取最后的时间窗口!
决议通过后,范德林带着屈辱和渺茫的希望,踏上了前往罗马的旅程。然而,等待他的,是更深的绝望。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昔日曾对这位荷兰大议长敞开的大门,此刻紧紧关闭。教皇徐静姝根本没有接见他的意思。教廷官方喉舌《罗马教皇报》在头版刊登了措辞极其严厉的公告,直接将康拉德·范德林列入了“十恶不赦亵渎圣灵者名单”,称其言论是“对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奇耻大辱”,并宣布荷兰全国处于“道德破产”状态,号召所有虔诚的天主教徒抵制荷兰商品,祈祷“神圣的惩罚”降临这个“被魔鬼蛊惑的国度”。
范德林在冰冷的石阶上跪了整整一天,最终只等来一位红衣主教冷漠的传话:“圣座悲悯,但无法宽恕如此深重的亵渎。荷兰的命运,已不在圣座手中。请回吧,大议长阁下,为您和您的国家祈祷。” 话语中的疏离与放弃,如同最后的审判。
范德林失魂落魄地回到阿姆斯特丹时,威廉·奥兰治亲王率领的庞大求饶使团早已扬帆起航,驶向遥远的东方。然而,从荷兰到北京,即使最快的帆船,也需要至少两个月的航程。而大明的战争机器,其速度远超风帆!
光武六年夏末·印度洋·科伦坡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