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提刀录大脑被掏空

第127章 一纸公文(第2页)

 此处距离沧州国境,得有个千里左右,以这个速度,大概需要走个十天以上。 

 十天时间赶到,刚好可以差不多赶上准备下一波春种吧? 

 之后的事情,高见就不准备再管了,让他们自行发展吧,他把这些书院娃娃和周生带去沧州外城就行了。 

 而外城之后的事务,高见也不准备再理。 

 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当领导的料,让他来搞这些事情肯定是做不成的。 

 再说了,现在的他在沧州外城可以说是一棵大树。 

 如果是各种小苗苗细叶叶什么的,那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可大树底下,终究是长不出另一颗大树的。 

 高见还是希望他们能长成大树啊。 

 不然的话……就算终结了血祭,也会有其他的祭祀,也会有其他的办法来榨干他们的骨血。 

 ———————— 

 十二天后,沧州都城。 

 外城和内城的交界处,城墙所在,挂起了一张不起眼的公文。 

 上书: 

 “今来弹劾文书日多,有成法尽坏之兆,朝廷深知其弊,特令查处,公告如下: 

 祠祭司下属: 

 祠祭主事左汪。 

 员外郎左陇。 

 典礼左吾。 

 司务:左双士,左浏。 

 僧尼司:左白。 

 祭筮司:左卓铎。 

 以上诸人,有七失。 

 叨冐宠荣,对诸邪神曲为庇护、宁使帑藏空虚、役饷匮乏,也不失淫祀滥祭,此政令之失一也。 

 其行弊政,升数百冗员,以官职为人情,视爵禄如粪土,攫拔无能亲信,此政令之失二也。 

 收受贿赂,与妖媾和,令下属效仿成风、以邪路为当行、视律令为废纸、此政令之失三也。 

 滥审祭祀,数次令差官踏勘,带领人役,骚扰地方,畿民困苦已极,何以堪之?此政令之失四也。 

 私情族人、令左姓横霸侵占田土、牵连负累、破家荡产、冤苦之声、致伤和气、此政令之失五也。 

 蛊惑地政,联合盗贼,盗空府库,罪大恶极,借助家世之威,累劾不退,迁延至今,未正刑典,此政令之失六也。 

 其暗中支配官军,暗曲内府军匠,私调各仓军斗,及各衙门乞留,以国家营伍供私门之用,此政令之失七也。 

 似此之类、未易悉举,此前仗家势,令弹劾忠臣传闻坐视,无可奈何,可见其伤天地之和,坏国家之体,今罪恶暴露,自当严敕戒饬,当以国法狥于市中,用谢百姓。” 

 这封公文就这么挂在那里,不过少有人注意,毕竟和大家的生活好像都没什么关系。 

 外城的众人,他们注意的更多的,还是在这附近的饭馆。 

 整个沧州都城的粮食基本上是不能自给自足的,所以需要依靠水运,从整个沧州的诸多县城里面调运过来。 

 也正因此,沧州有许许多多的水手,时常会乘着船,跨越千里,运送各种各样的东西到沧州外城来,满足这一城上千万人的衣食。 

 由此,也发展出了基于漕运的一些饭馆,专供这些下苦力的,如脚夫壮工,纤夫之流吃饭。 

 其中,饭馆最多的地方,就是在这内外城交界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最大的河流,这里卸下的物资也是最多。 

 这些苦大力,吃饭不求口味,也不要什么补益,不为别的,就想图个肚饱,就想吃完了感觉肚子里热乎乎,鼓囊囊的,所以大多是吃汤饼。 

 他们干了活,甚至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刚刚卸完货,然后坐到饭馆里,吃这么一碗汤饼,上面浇头盖点下水血脖之类的烂肉,唏哩呼噜吃完,然后打个饱嗝,就感觉一路上的千辛万苦,都化作这么一口浊气吐出,吃完抹嘴就走,便可以投身到下一单的活里。 

 所以,这些小饭馆里行走的,多半是这些人。 

 但今天却有些不同。 

 这附近的饭馆,坐上了几十个娃娃。 

 小的六七岁,大的十一二岁,排排坐在凳子上,一个个东张西望,像是从来没来过这般巨大的城市,从来没吃过这些下水汤饼似的。 

 这些娃娃身边,有两个大人。 

 一个是皮肤黝黑,身材匀称的男人,手脚都有粗厚的茧子,看起来没少做工。 

 这人是个名人,在周围码头干活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叫李俊,是这上千个码头的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