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挣钱嘛,不寒碜(第2页)

 杨晓寒拿着一份《晨报》走了过来,“他们都说报纸上又登你的照片了,我就四处找,想买一份,但天桥里没有卖的,就一路到了这里。”

 “走吧,上车,我拉你回去。”秦九章说。

 杨晓寒笑道:“这哪成!”

 “以后可没机会了。”秦九章说。

 杨晓寒性格开朗,属于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妞,小时候家道还没中落时也是小康之家,读过几年书。

 她爽快地坐了上去,“九哥,收不收钱啊?”

 秦九章笑道:“小姐,您看着给。”

 杨晓寒伸出一根纤细的手指,“一个大子儿!不能再多了,哈哈!”

 拉到他们的凉棚时,萱萱还没到。

 杨晓寒下车就拿着报纸给杨爷爷看:“爷爷!报纸上真的是九哥!你快看。”

 杨爷爷一手看报,一手咂巴着烟嘴,随后眼睛上抬,“你小子,还真投稿了?”

 “这份报纸上就有两篇,都是翻译自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秦九章说。

 杨爷爷翻到第七刊,果然看懂了“秦九章”的名字。

 杨晓寒也凑近一起看。

 过了一会儿,杨爷爷说:“有点意思,原来洋人写文章也会描写穷人。”

 等他们读完报,秦九章拿出口琴,“杨爷爷,记得以前我给您说要介绍几首新曲子嘛?”

 “用这个吹?也不是二胡啊。”杨爷爷说。

 “我只吹个调,您看能不能自己拉出来,因为原曲就是用二胡拉的。最关键的是,这首二胡曲子很欢快。”

 秦九章循着记忆,吹出了86版西游记里大名鼎鼎的《猪八戒背媳妇》。

 “嗯~~”

 杨爷爷眯着眼听完,“有点意思!你再吹一遍,速度慢点,一句句来。”

 秦九章照做。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二胡响起,不一样的味道立马出来了,杨晓寒也忍不住拿起二胡拉了起来。

 他们都是钻研二胡多年之人,即便没谱,也很快找着了调。

 二十几分钟后,最经典的那一段已经能顺畅完整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