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多管闲事

 秦九章走后,蒋梦麟和守常先生还在聊着天。

 “守常,你发现没?”蒋梦麟道。

 “什么?”

 “他的口音。”蒋梦麟说。

 “啊!”

 守常先生猛然一惊,“你不说,我都没注意,果然还是你们上课的观察细致。如今一想,他的口音标准至极,颇有官话味道。”

 “有一点区别,”蒋梦麟说,“刚才在会议上我就留意了,不知为何,总有一种感觉,他讲话好像比官话都要标准。要是钱教授知道了,一定很感兴趣。”

 民国很早时候,就有普通话的概念。

 早年的录音,比如溥仪、张学良等人,不考虑口音的话,和后世说话基本没什么两样。

 “确实,”守常先生点头道,“字正腔圆,就像天桥说相声的,专门练过口音。配合他的学识,当个教师蛮合适。”

 “学识嘛……”蒋梦麟道,“恐怕他还没露出多少学识。”

 “能把英文译到这般水准,还没多少学识?”

 “我是说,只有冰山一角,”蒋梦麟望向窗外,“这个人,似乎比邵飘萍和王统照在报上写得还要神奇。”

 ——

 返程时,秦九章路过西安门大街,正巧看见祥子与老马在一家茶铺里吃饭。

 交不交车份儿的差距立马显现:

 祥子比较能吃,要了12两肉饼和一碗红豆小米粥。

 而老马则只要了10个包子,还要留出一半给孙子小马。

 对于穷苦家庭来说,每天1角5分不是小数字,更何况老马还要为了这1角5分多跑几公里,消耗许多体能。

 祥子看到秦九章后招呼一声:“九子,借着书了?”

 “借着了。”秦九章说。

 “来喝碗茶再走不迟。”祥子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秦九章顺势坐下。

 他们喝的都是最便宜的茶,——甚至不能称作茶,应该叫做茶叶沫,都是别人不要的。

 一大壶才一个子儿(即当二十的铜圆)。

 体力劳动者嘛,喝点茶有好处。

 当然也有车夫喝稍微好点的茶,作为对自己辛劳一天的犒劳。

 祥子属于省钱省习惯了,以前为了买车,一个铜子都不舍得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