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生活这本书(第2页)




    大家都在七嘴八舌的讲外面的遭遇,遭受的不对等工价。



    老党员见时机成熟了,站起身道:“要是有一位这样的列兵带领我们致富,



    我第一个表态,排除万难,跟着干,不图别的,为了子孙后代能在自己家门口刨食。”



    “我愿意贡献我家的地,看上哪块用哪块,我无二话。”



    “哎,王老头,你觉悟这么高哦。你就不怕稀饭汤汤都没得喝。”



    王老头敲烟杆:“李麻子,我从来都没有跟你们说过嘛,我,当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有稀饭汤汤喝,能安安稳稳睡觉,我很满足。”



    秀才和身穿干部服的几人起身向王老头握手,这个地方,不显山不露水的,居然还有一尊大佛。



    “你们想一哈,我们这地方,穷乡避壤,用什么来吸引大老板些来投资?留下他们投资?



    我们没有任何特产,没有矿石,煤炭,啥子都没有,



    只有到处可见到处都能种的五谷杂粮。



    是你,你会不会来这里投资?图啥?”



    “就是嘛。我认为我们先把人吸引过来。



    我们相信政府会解决我们的吃饭,住处问题。



    政策,是要一步一步逐渐完善。



    你们狮子大开口,要向沿海拆迁看齐,那我们就只有永远喝稀饭。



    我们的娃娃,娃娃的娃娃,永远在它乡漂泊。”



    “我们当年能靠锄头挖出一座灌溉全县的水库,现在,我们要发扬水库精神,我们要致富。”



    “老辈子些,你们说了那么多,有人来投资吗?”



    “我们也是看了电影吹哈牛嘛。假如,假如哈。”



    秀才站到板凳上,拿着喇叭,人群安静下来。



    “不瞒你们,确实有人回报家乡,要投资。



    但是,你们晓得,我们县辖下有五十八个乡,包括县城城郊,都在争这一个老板的投资。



    我,暂代副镇长,我也想争取这个老板到我们这个地方投资。



    以青石村,八角树村,辉煌村,仓田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发一个工业园,



    后续就能吸引更多的大老板到工业区的厂房建厂或者租工业园的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