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略施小计(第2页)

 “所有人与俺再念一遍:《咏荀家门房》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于是一群孩童稚嫩的声音响起——

 “《咏荀家门房》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诗,当然是夏凡教给典韦的。一首简单的讽喻诗,嘲讽那些势利之人。

 这首诗通俗易懂,来往读书人听了皆忍笑不语。

 围观众人有不懂的,纷纷向这些读书人请教。他们原不想多事,可架不住众人的热情,便逐句解释了意思。

 “哈哈哈!嘲讽得好!”

 “原来诗可用来骂人,俺今日长见识了!”

 “这形容贴切之极!”

 不一会儿,整条街道的人都知道这是嘲讽荀家狗眼看人低,一时笑声不止。

 “咦?那人莫不是兵器谱第一之典韦?如此英雄竟不得入内,门房真猖狂也!”

 “啊!无双典韦!”

 “正是其人!未尝一败之典韦!不曾想,其人也通诗文,好生厉害!”

 ……

 不知何时,随着围观众人多起来后,人群话题一变,居然赞美起典韦来了!

 夏凡“哈哈”一笑:秦仪,当记一功!

 正在此时,荀府大门敞开,一身儒服高冠,身沐熏香的年青人站在门口,对着夏凡一礼:“夏公子,荀彧失礼了!还请速速入府!”

 夏凡见好就收,坦白道:“些许不入流手段,文若兄还望莫要计较!”

 荀彧和夏凡携手而进,抱怨道:“夏公子,汝害苦我也!此诗一出,颍川当笑话荀家三天三夜!”

 荀彧自然看到,这诗通俗易懂,孩童都可朗朗上口,传遍颍川只是时间早晚之事。

 夏凡见礼道:“在下夏凡,字十三,见过文若兄!久闻文若兄为人伟美,瑰姿奇表,荀令留香,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