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年代文里的知青表哥(五)(第2页)

 郑老爷子的发妻在惊闻噩耗后当场便昏死过去,勉强撑了半个月,最后还是撒手而去,而两个儿媳妇和孩子们失了主心骨,她们的娘家人不敢淌这趟浑水,纷纷闭门不见。 

 于是郑家人除了嫁给宋父的郑母外,全都死的死,疯的疯,不知去向,渐渐没了音讯。′如^文-网^ ^首?发· 

 消息传到郑母耳中时,她肚子里的孩子己经有七个多月了,眼见着还有一个多月就临产,骤然听到家人惨状,她登时就昏死过去,身下见了红。 

 经过一番全力抢救,母子倒是都活了下来,但郑母的身体却因为大出血而彻底伤了元气,在宋观文一岁的时候,心如槁木的她终于油尽灯枯,也追随着疼爱了她二十年的郑家父母去了。 

 宋观文自此便成为了没有母亲的孩子,还自小背负了外祖家“成分不好”的名声。 

 而宋父本就对郑母没多少感情,如今见她又为了娘家的事而不顾惜身子,丢下他们父子二人撒手人寰,更是冷了心肠,勉强为她守了一年后,便和隔着几条街,新没了丈夫的胡芸结了婚,搭起伙来过日子。 

 胡芸这人倒也不是什么凶神恶煞的继母,也没做出过什么故意磋磨继子的事来,但到底人心都是偏的,她自己带着个女儿,后面又和宋父生了个儿子,自然便将这个原配留下的儿子放到了最后。 

 虽说平日里不至于动辄打骂苛待,但像是吃饭时总是将肉菜放到自己儿女那边,早晨上学时偷偷给自己孩子手里塞鸡蛋这种事,却也是屡见不鲜。 

 宋观文便在这样继母偏心,生父冷漠的环境下渐渐长大了,首到高中毕业。 

 “知青下乡,建设农村”的浪潮席卷全国,宋家有三个孩子,至少都得派一个下乡去。 

 照理说,宋观文作为顶门立户的长子,成绩又一向优异,深得学校老师喜欢,甚至愿意替他写推荐信。 

 恰好那时学校又传出风声说不久后要招人,若是宋父愿意替他走动走动,那宋观文留在城里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