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年代文里的知青表哥(十七)

 宋观文自诩不是什么普度众生的在世观音,更没那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7~8*x,s\w?.+c,o*m, 

 因着自小生长环境的原因,他早早就明白了,谈感情不如讲利益这个道理。 

 就像是宋父虽然不喜欢他,但当他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成为了街坊邻里交口称赞的“别人家孩子”时,街坊西邻一句"老宋啊,你教子有方",就能让这个平日里连根冰棍钱都要舍不得的男人,突然变得“父爱如山”。 

 崭新的钢笔,加餐的肉菜,这些突如其来的“恩赐”都明码标价——那是他给宋父脸上贴金的报酬。 

 而对他刻意冷淡忽视的胡芸,平日里连眼神都懒怠给他一个,可只要他肯熬夜给那两人补习,等成绩单发下来的那天,餐桌上必定会多出一碗专门给他蒸的鸡蛋羹。 

 她脸上深不达眼底的笑意,和突然变得“慈爱”的嘘寒问暖,都精准得像在付账。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宋观文自然养成了冷心冷情的性子,待人接物只要事不关己,便只做冷眼旁观的看客。 

 他向来不是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活了十九年的唯一一次例外,便是对林惜。?0?4?7^0-w·h′l/y..~c!o-m¨ 

 眼看着县医院都救不了的人,他却还是冒着人财两空的风险,又是各种托关系,耗费了近乎自己手上的一半钱票,替她弄来了有钱有票都不一定买的到的麦乳精,又是冒着被人扣上“搞退步,搞封建”的风险,铤而走险地为她求医熬药。 

 而他之所以这样不求回报地做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小时候林惜曾递给他的一块桃酥。 

 具体时间是哪一年,哪一天,宋观文己经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那时他应该十来岁的年纪是,刚上初中。 

 黄昏日落,散学铃响,在一堆堆三五成群,嬉笑打闹着往家走的学生当中,踽踽独行的宋观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落在最后,单肩挎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沿着墙根的阴影慢慢走,脚下的布鞋有些挤脚,鞋底也磨得有些薄了,踩在砂石路上硌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