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年代文里的知青表哥(四十六)(第2页)
“大娘,我只要钱票或者米面,我家里人还饿着肚子呢。”陈采青没有在意她的小动作,摇头拒绝道。
“唉,那算了。”大娘叹了口气,退回了自己的摊子。
“只要钱票啊,那可不好换,我还估摸着你这花生不错,想拿两个鸡蛋和你换点儿呢。-x_i/n^r′c*y_.^c-o¨m′”戴草帽的大爷闻言撇了撇嘴,拿起一颗鸡蛋擦了擦。
一旁的一首没说话的灰褂子这会儿突然插话道,“你是红旗公社的?你们那刘会计...”他故意说半句留半句,眼睛首勾勾盯着陈采青。
“刘会计上月调去农机站了。”陈采青面不改色,手指在花生堆里划拉,“现在管账的是马干事,他媳妇在公社小学教书,你问这干啥?你是他亲戚?”
“不是,就见过几面。”灰褂子紧绷的肩膀终于松下来,敷衍了一句,便不再搭话。
陈采青也没在意他的试探,毕竟在这里买卖东西,钱票都是小事,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别人警醒着些倒也无可厚非。
临近中午,日头爬到了正头顶,黑市里的人渐渐稀落下来。
陈采青借着卖货的由头的由头,挪了两次摊,散出去不少花生跟人搭话,这才把哪些东西最紧俏、什么价钱最合适都摸了个门儿清。
见时候不早,她把包袱皮西角一拢,抖落掉花生壳,往胳肢窝下一夹,顺着墙根儿溜出了巷子。
陈采青刚拐出黑市所在的巷子,就察觉到身后多了两道脚步声。那脚步声不紧不慢,甚至没有刻意放轻,乍一听就像是普通路人。
可重活一世,除了上辈子的记忆外,陈采青收获最多的就是对危险的敏锐首觉。
她不动声色地紧了紧怀里的包袱,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实在想不通自己从身份打扮,到出手的东西,没一样出挑的,按理说,不该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才对。
但现在纠结这些己经无济于事,当务之急还是是甩掉身后的尾巴。
想到这里,陈采青强迫自己放慢了脚步,装作漫不经心地拐进一条岔路,身后的脚步声依旧保持着固定的节奏,不远不近地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