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新式酒楼

“文台兄,看吧,这就是我说那个四轮车!”

 到了渤海城站,刚下车的曹操就看到了等在外面的不叫汽车的汽车,因为内燃机的功率不高,所以第一批汽车全都是简单的木板车,底盘架子上固定燃油箱、内燃机、几个坐人的小板子。

 这是主观拉快进程,所出现的畸形发展。

 黄平只是了解,但要注意的是他不会做,归根结底,开发这些技术还是要靠这时代的人。

 点拨让他们悟透自发造出来,和强行外行指导更外行,所造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些年黄平也试过强行让研究院制造过不少东西,代表性的就是火炮。

 但是,结果显而易见,强行干预导致了火器发展没有开创性,火铳这种缩小号的火炮就没人想到,并制造出来。

 黄平深刻反思之后,不再对科研做命令型指挥,转而变成引导性指导,这样科研创新的活力才有所激发。

 内燃机、蒸汽机是当初同时立项研究的,导致工作中将两者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同样的指标去衡量。

 也就是将工作人员的脑子都搞混了,才出现内燃机过大,但功率却不高的问题,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将越大越小这个悖论问题搞出来的。

 “为何不用华盖?是没有吗?”

 孙坚看了停在那里就像堆肥料的汽车,问了个很伤人的问题。

 “不是,可能是设计师没淋过雨。”

 黄平才不想解释,找个设计师背锅,当下敷衍过去,勤务兵憋着笑,将众人引上汽车。

 当车队进城,孙坚、曹操借着敞篷木板车的开阔视野,一眼就看到了城中那栋方方正正但转角倒圆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随着车队往那边靠近,众人也明白了,那边就是目的地的渤海大酒楼。

 车驾缓缓停在渤海大酒店那六层高的庞然巨物前时,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这座酒店,是北溟工业实力与新兴工业型设计最直观的表现。

 它通体采用灰白色的预制水泥构件搭建,玻璃做窗,与周遭飞檐斗拱的传统建筑格格不入。

 孙坚一身玄色常服,抬头仰望这直插云霄的巨物,鹰隼般的锐利眼神扫过那反射着刺目光芒的玻璃窗,喉结不易察觉地滚动了一下。

 曹操身边的曹昂、曹植,一个强自镇定却难掩好奇,一个则已目眩神迷,低声吟哦:“危楼接霄汉,祥云敛神光…鬼斧神工乎?”

 刘辩自然是没来,一个是有些人担心他的安全,另一个是有些人不想他出面做事。

 酒楼安排的侍者训练有素,动作迅捷无声地列队相迎,服务相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