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齐聚井陉(第2页)

 黄平摇摇头,一个人名不见经传的人怎么可能掀起半个国家的波澜。

 “当务之急是将各部的组织结构深入划分一下,在建国过程中,越多的问题出现,则越是好事,真正麻烦的,是不肯暴露出来的危机。”

 “什么危机?”洪令金有些不解。

 “看特区发展吧,我一时也理不清。”黄平嘴巴张了张,最终只说出这一句。

 土改后,一些官员子弟、富农子弟进入学校,比其他贫困的工农子弟有更多时间学习,在整体考试难度不变的情况下,就更加容易考上高中。

 表现优秀的人才,山河大学和、渤海大学也不可能放弃招募。

 于是这些人合理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开始尝试在行商中积累资本,有向政商领域渗透的迹象。

 这是一个过渡社会形态必然出现的现象——旧的生产关系残余与新的社会力量萌芽交织、碰撞、共存。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社会图景。

 黄平的智慧,没有那些伟人圣人那般能看千百年,他只能靠经验,引导十来年的实践。

 所以,每次会议,他都需要看以往的试验区的成果,考虑接下来那些需要实践验证。

 当初将国内跳脱分子让曹操孙坚雇佣走就是一次实践,之后的一国两制建设两个特别行政区,就是他的再那次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经验。

 然后,将之当做一次更大的实践试验,这一次,黄平准备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思想与他们不同道的人出来。

 当然,他不是要将他们物理毁灭,没那个必要。

 道不同,不相为谋,思想不同,没必要硬顶。

 曹操和孙坚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出路,接下来必然会向海外发展,世界那么大,短时间内思想与自己不同,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恶。

 相反,黄平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通过引导这些思想还在上一社会阶段的人走出去,让他们去引导教化莽荒的外乡人。

 不止能缓解内部的思想矛盾,降低阶级斗争的烈度,同时,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