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站起来(第2页)

这个会议比之人大会议,就要轻松活跃得多。

不同利益集体、不同视角的人民、不同地域的声音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激烈碰撞。

第一天的议程是党派内交流,第二天开始党派之间交流的阶段。

日南进步同盟代表:“特区的用途在于先行先试,我们需要大胆进行对外开拓,海外蛮荒之地危机重重,希望中央适当倾斜武力支持,降低部分税收比例。”

羌藏蒙牧合作党代表:“牧区与中原农区不同,高原牧区和平原牧区又不同,在草场承载、牲畜防疫上也有很大区别。恳请中央在制定《畜牧法》、《牧业管理条例》时,充分考虑我们的传统智慧和现实困难,不能简单套用农区模式。”

华夏学社代表:“技术乃第一生产力!建议完善技术创新评估体系,设立国家科学金库,提高技术创新的物质奖励,支持基础研究!”

吴郡工商联合党代表:“吴郡为海洋贸易型经济,但受限于船只运载能力,目前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希望中央能考虑进行船舶技术支援。”

全国农业合作社代表:“希望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提高肥料产量,适当增加对农作物开发和育种方面的投入。”

全国劳工党代表:“希望国家多关注工厂矿厂的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合法权利。”

这些问题,执政党都要一一回应,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且要尽可能协调其他党派代表提出的利益需求。
 

又是两天,基本对各党派提出的各种疑难杂症,给出了解决方案。

大会到了最后两项,关于“生产力指数”的交流与验证,这个不是单一代表能完成的:

统计与审计部部长亲自坐镇,全部工作人员进入会场待命,等舒蹈丙展示了密密麻麻的图表数据后:

各主要行省的粮食预估产量、主要工坊区的钢铁煤炭产能、新建道路里程、人口增长与分布……

等对应的资料,将由他们去于与会代表验证。

一个冀州行省的农民代表说道:“这冀州小麦预估亩产……有点保守了!俺们村今年用了新麦种,加上修了水渠,风调雨顺,亩产至少能比这数高一成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