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云贵军镇(第2页)

“没问题,孟获等归化的部族多数这几年都在往北迁移,确实已经跨过若水(雅砻江),到越隽与汉人杂居了。”

李定也走到黄平旁边,盯着他划分的区域,点点头,黄平这个区域划分确实十分合理。

黄平看着地图,又补充道:“待交通要道打通,你要多鼓励成都的商人在各军镇区设置互市,促进与各部落的贸易往来,一来能让他们尝到与外界交易的好处,二来也能增进彼此了解。”

李定眼睛一亮,“此计甚好,如此一来,那些部落为了贸易也会安分许多。”

黄平接着说:“义务学兵制推行时,可挑选各部落有潜力的年轻人进入学兵营,教授他们知识和武艺,等学成回去,也能带动部落的发展,增强他们对我们的认同感。

另外,学兵营设置在成都,你可以加强汉人青少年和他们的交流,学兵营也不是非得部落少年才上。”

将草原那边实行的义务学兵制度改了改,搬过来解释道。

“问题不大,学兵营的事我会亲自盯着的。”李定点头,从娃娃抓起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两人商议好之后,就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这些建议。

黄平并未在此停留等回复,他离开成都到了汉中。

途中,又将大猪圈村村民合作模式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个方法可以报道,但不必有推广动作。

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黄平了解了现在的官员才能和思想高度,并不是他们理想的那种水平。

就怕中央一倡导,
这能不能提高生产呢,理论上是能的,但是实际操作中,不懂的农民只会知道他被你强制干活了。

只是简单报道,那么官员就没有政绩考核这一说,但实实在在地为百姓们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生产道路。

要相信人民的智慧,特别是在事关他们生死的时候,他们比没有危机的我们,更加聪明。

“老乡,这里走是去太一山(太白山)吗?”

过了安阳,走入山道,黄平也要问问路,因为褒斜道并没有翻修,和普通山道一样,他得确定一下。

“天师在上,是的,小友,顺着这里走就是太一山栈道!”

老樵夫打量了黄平一行一眼,倒是没看出他们有什么不同,行了个道礼,准备离开。

“咦,老乡,你口中的天师是何人?”

随行的林帆好奇开口,“是天公将军吗?”

老樵夫微微摇头,“非也,此天师乃是张陵张天师。他在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百姓,设义舍,置义米肉,行路者量腹取足,受过他家恩惠的都尊他为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