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堕龙】邹文建与邹兴源(第2页)

 陈果宁看大家已经接受了邹兴源就是邹文建这个事情,慢条斯理的开始时说起自己的一个推测。 

 在他们齐省,这个孔孟之乡,通过考学跳出农门改变命运,一直是都是普通人最重要的一条上升通道。 

 但是因为是人口大省,就算很多家庭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放弃读书,那每年考学的人竞争也依然是很大的。 

 那有些人就动起来歪脑筋了。 

 他们没有能力直接把自己的孩子通过门路塞进大学,就干脆把主意打到了那些更不如自己的人身上。 

 借着并不健全的户籍管理制度,催生出了无数冒名顶替上学的例子。 

 而这个邹文建,哦,邹兴源,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哦。我懂了。你是说邹兴源顶替了原本的邹文建上了中专。他甚至还把人家的户口给迁走了?虽然说从这父子两个一贯的人品来看,干出这事一点不奇怪。但是原本的邹文建呢?他就这么放弃了大好前途?” 

 孙英武虽然是县城里的干部家庭出身,但是也知道这时候的中专比高中可考过了。 

 毕竟中专是直接农转非,吃上国家粮的,所以他对于这种把机会让给别人的事情感觉很不可思议。 

 陈果宁看着同样不理解的迟永超和穆松林,叹了口气。 

 “我说个实话,你们三位都是工人家庭,甚至是干部家庭出身吧。虽然咱们是小地方,但是你们已经站在了这个县城食物链的顶端了。下面的那些事情你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很正常。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一般的顶替上学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没考上高中的那波人,他们还是愿意脚踏实地的复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但是,政策规定初中不允许复读。 

 那么就只能找同村或者附近村的那些,没有意愿考高中的人借户籍和学籍,以此参加中考。 

 这种一般都是商量好的,大多都是给了钱的。 

 当然至于被顶替的人后来出来哭天喊地的说对方是偷了自己的高中机会,那就是后话了。 

 第二种就是高考或者中考结束后,一些人通过关系截留别人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