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第3页)

 “这是第几封信了?” 

 “每七天一封信,第三封了。”玉竹递过了信,便站到一旁。 

 薛沉鱼看着信封上的姑娘亲启,落款是冬月,便十分熨帖。 

 这南下的一路上,冬月都有写信回来。 

 从她们出京之后,一路上遭遇了不少事情。 

 哪怕是镖局保驾护航,但他们这么多车这么多人,一路上还是挺招摇的。 

 还好,那些人知道了车上都是些不怎么值钱的粮草之后,就没了兴趣。 

 也有人不知死活,偷偷去要去偷他们的粮车的,之间被镖局的人抓了送官。 

 因为是大通商号的货物,当地的官府都不敢轻视,所以这些小打小闹也很容易的就解决了。 

 而冬月这一路南去,除了护送粮草,跟着李妈妈学习经商看账的本事,最主要的还是调查沿路各地的干旱情况。 

 由于南北气候不同,越往南,粮食收获越早。 

 这会儿七月,北方的粮食还没完全成熟,南边有的大夫已经在收割粮食了。 

 冬月在寄回来的信里说,越往南干旱情况越重,但各个县情况也不一样。 

 不过,大体的状况跟薛沉鱼前世听说的差不多,就是越往南,情况越是严重。 

 只不过,前世的她困于后宅,对具体的情况并不能十分清楚。 

 干旱发生时,她也只是听了一句,说南方大旱,很多地方粮食颗粒无收。饥民无数,饿殍遍地。 

 当时有人募捐,她担心贺敏之贺刘氏说她,还让玉竹偷偷拿了几千两银子出去募捐。 

 这一次他她有机会能做点什么,就不辜负外祖家还有阿娘经营的这份家业。 

 “玉竹,笔墨伺候。” 

 薛沉鱼给冬月回了信,信是寄到他们既定路线上的大通商号的,冬月到了附近,便会联系商号去取信。 

 “竹山县,怀远县,海城县……” 

 薛沉鱼将自己还能记得的,前世灾情最严重的几个地方纷纷写下来,让她重点去查探情况。 

 当然,她不可能在信里说自己知道那些地方会干旱最严重,定是要引经据典,说自己看了杂书,说那几个地方地势特别,之前就曾经闹过几次灾荒。 

 这套说辞也是为了日后,万一有人对她提前准备这么多粮食的行为生疑而追查起来,然后有个搪塞过去的理由,不会让人轻易拿捏了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