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2页)
留下的纤维被摊晾在树枝上,每天要浇上几遍水给苎麻脱胶,持续一周左右时间。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发酵脱胶,让苎麻自然变白。
脱胶完成以后苎麻就可以收回去了。
做麻线之前苎麻纤维要再泡一下水,把漂洗干净的苎麻纤维绩扣在一起,结成长纱。这个过程非常繁琐耗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所以只能手巧的人来干这个活。
寒枝和箐以及族里几个手巧的女人,每天没日没夜的绩麻,籽和赤就在旁边把麻线缠到竹子上做成线团。
麻线的制作过程很简单,难的是织布机,以族里现在的条件,能制造的织布机类型很有限。
没有锯子是最大的问题,木料不能精确的分割出来做织机的各种部件。
最简单的织布机只需要木框、麻线、木棍。
木框两边对称刻出凹槽,用于固定经线,用木棍和棉线制作简易提综,提高织布速度,将经线固定在木框上,开始织布。
这种其实就已经可以织出麻布了,但是效率非常低下。
她最终复刻了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踏板斜织机。
一开始织娘只有寒枝和箐,之后赤也学会了,再接着那几个绩麻的手巧族人也学会了织布。
老式踏板织布机很吃操作熟练度,熟练的话一天可以织4到八尺布,不熟练就特别慢。
一个成年人做一件衣服,以芮举例,衣长22尺+袖长15尺=37尺乘2等于7尺。
等于一个熟练工需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织出一件衣服需要的布。
女娲氏有五十多个人。每个人最起码夏天需要织两件来回换洗吧,
寒枝做了三台织布机,她自己也不是什么熟练工,所以一开始的速度和箐一样,一天只能织两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