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三大户失联(第2页)

 

“老爷……不好了,王宅那边……王家没人。”

 

“没人?”冯鹤年皱眉。

 

“是的。”小厮喘着气道,“小的一到王宅前门,就发现府门紧闭,左右厢房都无灯火。我还以为是睡下了,结果刚要扣门,就被守门的老仆拦住,说老爷、少爷、管事,全家上下都被晋王派人请去官署了,说要谈赈灾之事,现在还没回来。”

 

话音落下,堂中瞬间静了。

 

几位士绅的脸色齐刷刷地沉了下去。

 

“……官署?”

 

陈怀道眼皮一跳,语气阴冷,“王家被请到官署去了?”

 

“不错!除了王家之外,还有城南白家和城中刘家,都……都在官署。”

 

小厮说完,厅中一片沉寂。

 

就连年纪最大,见识最广的李庸,表情都难看至极。

 

因为王家、白家、刘家三家,乃是潞川数一数二的大户。

 

王家自不必多说。

 

出自太原王氏一脉,族中人才辈出,世代簪缨。

 

而白家,虽未有王氏那般门阀旧望,却在潞川经营盐茶之利数十年。

仓储充盈,商号遍及西北诸州,是地道的财雄势盛之族。

 

至于刘家,则是在地耕读世家。

 

传承六代,府上子弟中不乏进士举人。

 

尤以族中长孙刘景渊为翰林院编修,虽不张扬,但官声颇佳。

 

刘氏家族素以稳重守成着称,在潞川士林中也极有威望,许多中小士族皆以刘家为马首是瞻。

 

三家之中,王氏主声,白氏主财,刘氏主望。

 

若说其余士绅是“富户”,这三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心骨”。

 

而原本,在李庸府上合议之时,众人便有意将这三家拉来一并定策。

 

由王三郎出面牵头,其余人各自分摊,一则,可对外可称士绅同心,二来内部也好互为掣肘、彼此约束。

 

不至于有人带节奏、抢风头。

 

可如今,王家、白家、刘家三家同时被请入官署,整整一个晚上未归……

 

他们连个参考答案都没有了!

 

“各位,怎么办?”

 

冯鹤年颤抖着嘴唇问道。

 

其余三人,齐齐都将目光投到了李庸身上。